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学校教研>>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4-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谢玲玲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谢玲玲

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2.感受“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用列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谈话:早晨小明和小芳上学去,这是他们到学校去的情形。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交流:他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你能用手比划一下什么叫相遇吗?

说明:像这样的情景,两人是“同时”出发,向学校行走,最后在学校门口“相遇”。这样的实际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

师:这道题条件比较多,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呢?

预设:画图、列表

2.我们来看看活动要求:

1)理一理: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说一说:根据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

3)算一算:根据自己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

交流整理的结果:

资源呈现1列表整理的

呈现学生整理的表格,提问:说说你是怎么列表整理的?(纠正70米/分

追问:为什么都是4分钟?(突出:从出发到相遇两人行走的时间相同)

资源呈现2画线段图整理的

个同时呈现: 1、两条线段 2、用文字表示出4分钟(不简洁) 3、条件不全(没有标出4分钟) 4、相遇点错了 5、正确

提问:几个作品你同意哪个,为什么?为什么不同意其他几个

老师:是的,所以画图时要准确,完整,合理。

老师:我们一起再来画一画,先确定两点表示小明家和小芳家,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接下来要确定相遇点在哪?(是的,我们可以根据速度的快慢确定相遇点的位置。)他们都走了4分钟,把他们的路程都平均分成4份表示4分钟,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最后标上问题。

接下来把你整理的信息修改一下。

3.交流数量关系

同学们,看来列表和画图都能帮助我们理清条件和问题

老师:通过刚才的整理,现在你能说一说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吗。你能结合黑板上的线段图说一说吗?

交流:1生说,他的意思你听懂了吗?他先求了?再求了?可以怎么样列式呢?

(指着算式)追问:他是怎样计算总路程的?(呈现数量关系)

提问:还有不同方法吗?你也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吗?

说明:你们听明白了吗,他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也就是把小明1分钟行的路程和小芳一分钟行的路程看作一组,这就叫“速度和”,那有这样的几组呢?按照这样的思路可以怎样列式?

(指着算式)追问:这里70+60先求的是什么?(强调速度和)再求了什么?

指名说说答句。

谈话:刚才我们根据线段图找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观察两种不同解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说明:1.结合数量关系说说  2.这两种解法符合乘法分配律

二、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引导: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经历了哪些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画图和列表整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根据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当有不同的解法时还可以沟通他们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你能用这个方法尝试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完成“练一练”,进行方法的类比。

出示题目,学生自己读题并完成解答。

提问:看看这位同学做的,你们同意吗?

交流:数量关系和两种列式方法。

类比:与例题对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呈现两道题和线段图)

说明:(文字中相同之处?)师说运动方向、结果都是一样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路程和或者速度和×时间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2.完成“试一试”进行方法的对比。

出示“试一试”习题一起读一读。

交流这里从同一点出发,向东向西行走,你也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引导:现在你能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分析和解答这个问题吗?画图时要看清两出发的“起点”和行走的方向

交流:你是怎样画图的?(交流学生画出的线段图并板书线段图,画得不太合理的学生调整或订正)

引导:请你看图想想可以怎样解答,自己列式解答在课本上。

学生思考并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板演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问:这题和例7不同在哪里?

这两种解法和例7的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家看一看黑板上的解答,根据线段图说说每种解法各是怎样想的吗?

指出:例7是从两点相向行走,在同一点相遇求路程;“试一试”是从同一点出发相背行走到不同地点求路程。从图上看,两题行走的方向虽不同,但解题时的数量关系是相通的,都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人的路程,再相加得出路程;也都可以先求速度和,再乘行走时间得出路程。

四、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

本节课内容主要就是应用运算律的知识解决有关行程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当学生阅读完题目,知晓是求总路程的问题之后,我就以:理一理、说一说、算一算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不仅激发学生参与获得感的兴趣,消除思维惰性的状态,还能使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思考,主动把已经积累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

二、通过两次比较,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建构。

第一次比较是在解决“练一练”的问题之后,通过提问“与例7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以及解题方式上进行比较,促进对相向而行最后相遇这一类问题的理解。

第二次比较是在解决“试一试”的问题之后,同样是与例7进行了相同与不同的对比,引导学生在异中求同的思考中,体会到:尽管两个问题中出发地点、运用方向不同,但在数量关系上是相同的,都是在求两个人运动的总路程。

两次对比,我既出示了题目还出示了线段图,希望能引起孩子们对借助图形能更加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共鸣。总之,就是想帮助孩子理解地更深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