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和毫升》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重量单位吨、千克、克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等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对于丰富学生的量及计量单位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的目标。
1、观察比较,建立容量的概念。
教学开始我通过出现直观情境: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些。并告诉学生,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图中比较矮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少,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小。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并且知道容量有大小。接着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回归到“能盛的水”的现实层面上,通过把概念具体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并通过倒水验证猜想。先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或是红把手水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水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水壶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水壶里后尚未盛满。倒水验证猜想这种方法要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并让他们动手倒一倒。因为红把手水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一些。学生观察教材里的插图,把一壶水往杯子里倒,如果倒入较小的杯子,刚好5杯;如果倒入较大的杯子,刚好4杯。体会只有使用确定的杯子才能准确地表达水壶的容量,也就是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从“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2、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为了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请同学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并分别在小组里交流容器上表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从而了解计量比较多的液体用“升”作单位,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则用“毫升”作单位。教学时将一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放满水,再把水全部倒入量杯,感受
3、联系实际,培养估计能力。
在初步了解了测量容量的单位后,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把
本单元内容直观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