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学校教研>>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单元教学随笔
发布时间:2009-03-0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汤锋霞


《升和毫升》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重量单位吨、千克、克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等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对于丰富学生的量及计量单位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的目标。

    1观察比较,建立容量的概念。

教学开始我通过出现直观情境: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些。并告诉学生,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图中比较矮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少,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小。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并且知道容量有大小。接着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回归到能盛的水的现实层面上,通过把概念具体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并通过倒水验证猜想。先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或是红把手水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水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水壶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水壶里后尚未盛满。倒水验证猜想这种方法要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并让他们动手倒一倒。因为红把手水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一些。学生观察教材里的插图,把一壶水往杯子里倒,如果倒入较小的杯子,刚好5杯;如果倒入较大的杯子,刚好4杯。体会只有使用确定的杯子才能准确地表达水壶的容量,也就是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从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2、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为了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请同学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并分别在小组里交流容器上表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从而了解计量比较多的液体用“升”作单位,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则用“毫升”作单位。教学时将一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放满水,再把水全部倒入量杯,感受 1水。在教学“毫升”时,为了建立1毫升的概念,首先观察量筒里的水,感受1毫升有多少。并通过动手操作感受1毫升大约有10多滴,1毫升倒入碳水笔套大约1毫升,形象描述1毫升有多少。最后学生倒出100毫升饮料喝一喝,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毫升。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对容量11毫升建立准确而清晰的表象。学生还学会了用制作1的量器,对1的认识有理性再回到感性,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印证了一条格言: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掌握了。

3、联系实际,培养估计能力。

在初步了解了测量容量的单位后,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1水分别倒入脸盆、锅、看看有多少。体会1水在不同容器中里所占的空间,并据此估计容器的容量。体会估计的方法。结合生活,说一说高压锅、水池、塑料盆、浴缸的容量是多少?一方面体会不同容器的容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碗、杯子、饭盒,看看水面各在哪里?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活动中形成估计常见小容器容量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直观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