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教学目标是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力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力的存在;感受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由于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从力作用到物体上的效果来认识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难理解,所以我把感受力的存在以及力对物体的影响作为本课的重点。
力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认识到无处不在的力。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变教材上从分析现象认识“力”为在动手实践中寻找“力”。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变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学生的参与度高,实践性强,几乎所有学生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与智慧。
这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的一课。本课力在哪里,通过在我们生活中寻找各式各样的力,引出什么是力的话题。然后以做游戏的方式来研究力对物体的影响,通过学生的亲历活动,了解力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发现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小游戏也蕴涵有深刻的科学道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记录,积极动脑思考,乐于合作交流,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引发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与发现的习惯,然后让孩子用动作表示力,找生活中的力,并用周围物质表现力,如抬桌子用举力……等。在这里不仅让孩子体验观察了力的发生过程,而且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力是无处不在的。
总之,本次探究活动,学生大胆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孩子在愉快中发现学习了有关力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