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心理教育>>组织实施
优秀学生辅导个案
发布时间:2011-06-0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唐红芳


 

优秀学生个性心理辅导个案

学生基本情况:小雅 女,11岁,五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

父母做生意,收入较高,但父母感情不合,对孩子疏于管理,该生聪明,学习比较好,尤其爱好书籍。

个性特征:

该生虽然聪明、学习成绩好。但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衣服总是很脏。

2.不爱参加集体活动,遇事总采取逃避态度。

3.人际关系紧张,很少与人交流。

4.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即使举手也是犹豫不决,畏首畏尾。被批评时人表现的局促不安。没什么荣誉感。

原因分析:

1.父母感情不合,对其疏于照顾,一般都是和70多岁的奶奶在家。

2.从小一个人和老人家一起生活,缺少家庭温暖,渐渐形成了怪性格,不愿与他人交流。

3.上学以后因为性情怪僻,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习惯不好。

具体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老师主动和他亲近,和他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间找他谈话,谈学习,谈爱好。在班中帮他找朋友,课间,让同学找她做游戏或者看书。

2.鼓励该生发展特长,培养自信,提高威信。如,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比赛:书法比赛、朗读比赛……

3.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快乐。

在她的作业本中,写一些悄悄话,或提些小建议,或表扬她最近进步的地方,或说说她作业中不该犯的小错误。语气自然,有针对性。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不断改变。同时,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结果:经过一学期的心理辅导,自信心大增,学习很努力,在班里组织的多次活动中,都积极参加,并取得好成绩。与同学关系改善,行为习惯不再怪异,上课能积极发言。能主动承担一些重任,并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反思: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上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在工作上应予以重视,应细心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辅导。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就是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人生,树立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班主任在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辅导和成败取决于师生间认知距离的缩短和情感隔阂的消除。在心理辅导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与学生进行沟通,这就必须在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和前提下真诚、理解地解决问题。老师要热情对待学生,能体谅学生的情感困扰,新生学生的人格,不要看不起人,使学生感受温暖和信任。这样就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隔阂,顺利解决事情。

2.在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不要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教训人,不要过多地以经验教人,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倾诉空间,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开解和鼓励为手法,教学生转移和解决心理负担为目的,使学生能自觉认识问题,并自觉独立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3.注意整体教育和个别心理辅导的配合。整体教育通过班会课、版报、报纸导读、讨论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困难,树立高尚情操和健康思想,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知识、整体教育应事先安排在班主任的工作计划上,起防患于未然的好处。但整体教育要和个别辅导适当分离,例如:刚刚帮助一位同学解决拿钱的问题,接着又立刻在班会课上大张旗鼓地进行有关偷钱问题的教育,这会使被教育的同学以为地针对他,会很伤那位同学的自尊心的。因此心理教育的整体性要与个别辅导适当分离,整体教育属于防范性,个别辅导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工作,整体的心理教育与个别的心理辅导既统一又分离,班主任在工作上处理的手法更灵活一些。

当然,以上只是教师从学校教育方面扮演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的角色,起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生活,正确对待困难和解决困难。此外,必须要争取有家庭教育的配合,这样,可能使学生感受更大温暖,对解决问题更有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