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定律对教育的启示(马杭杨区小学 孙静芳)
德国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礼貌有加、举止文明”已成为44岁以下的德国年轻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期望,甚至已超过以前父母最看重的“恒心和毅力”、“勤俭持家”等品质。行为文明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准。在接受《环球日报》记者采访时,柏林弗莱蒙小学校长凯梅尔博士说,行为文明比法律更重要。缺乏行为文明应该被看作一个严重的国家问题。
在谈到怎样养成孩子的行为文明习惯时,凯梅尔博士说了“五个词语”:“榜样”,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解释”,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只有对话才能使学生受到启发,解答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劝诫”,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规劝,可以通过精心推理的方式进行;“环境”,教师要创造一个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感受到彼此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从而有助于学生产生利他主义的思想和行动;“体验”,教会他们一些有效的助人技能,有计划的安排校内外活动,有机会体验并且逐渐内化各种道德观念,比如带孩子乘车,先买票,然后排队上车,主动让位等。
当然,对于行为不文明的孩子,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德国规定逃学儿童的家长将被惩罚,严重的还会被判处监禁。
德国有这样的一句谚语:“你怎样冲森林叫嚷,森林就会给你怎样的回声。”“环境经常是一面镜子,你如何对待别人就引发别人如何对待你。”这是著名的圣经中的回声定律,圣经上多次提到,“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别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这些年,德国行为文明教育硕果累累:据德国联邦健康教育中心的统计,德国青少年烟民越来越少;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下降。
教师以怎样的榜样展示给学生,他们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是教育上的“回声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