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师生园地>>教师之窗>>继续教育
参加第27届现代与经典有感
发布时间:2019-05-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虞建强

2018年11月16日-11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第27届现代与经典全国(无锡)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毓信老师首先以《中国数学教育的“问题”特色》为题,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为老师们作了报告,给大家指出了数学教学中的误区,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方向。接着贲友林、刘德武、张齐华等各位数学大咖一一亮相,他们呈现的课堂虽然风格迥异,但都能关注孩子的思维发展,渗透了“同学课堂”的理念。

刘松老师上课幽默风趣,一句“预测”,点出了学生的想象思维、类比思维,他指出六年级、初三、高三课堂要“避免空转,适度拓展”。贲友林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不用课件的数学课《相等的分数》,从“我会听,我善思,我会说”三个方面,充分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学生通过分数墙探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有墙到无墙,由浅入深,学生印象深刻,烂熟于心,意犹未尽。罗鸣亮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朴实自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质疑中激发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辩论,越辩越明,不知不觉中感悟了假分数到底“假”在哪儿。徐斌老师将《求平均数》着眼于让学生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潜移默化地渗透,真正体现了无痕教育,生长无痕,润物无声,从无到有,顺其自然。“钉子板上图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强震球老师用一个大问题来展开他的课堂教学,通过与学生的不断互动、交流总结,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他诠释了研究方法比研究过程更加重要,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比教会学生知识更加重要。“数学王子”张齐华是众多与会老师的偶像,他每年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数学问题,今年带来了一节不一样的数学课,用《沉默的数据》让孩子们脑洞大开,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思维,沉默的数据,沸腾的课堂,有趣、有味、有深度,充分体现了生活的数学化、数学的生活化。

活动中,潘小明老师用一题多解诠释了《组合图形的面积》;俞正强老师用俄罗斯套娃套出了《体积与容积》;徐长青老师凭借《分数的意义》向大家作了“数学学习从博喻到约喻的理性透析”;顾亚龙老师设计执教《位置的表示方法》,给数学课堂施以了生长的力量;黄爱华老师的“什么是比”、“比有什么用”、“比从哪里来”、“比和哪些知识有关”、“教学比有哪些关键点”,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学习模式。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我明白了很多,而这些经验都是我以后课堂教学改进的依据,我会把课堂当成愉快的旅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更多知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