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社会的寄生虫
——《寄生虫》观后感
夏溪小学 庄伟民
自从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荣获戛纳金棕榈大奖,国内的影迷便翘首以盼,我也赶热先睹为快,《寄生虫》虽然得了金棕榈这个偏艺术的奖,但奉俊昊拍的非常商业且有娱乐性,不是那种会让普通观众一头雾水的文艺片,事实上看完我都有点不敢相信,戛纳的评委们现在如从亲民。
《寄生虫》有必要二次观看,第一遍看剧情,第二遍品细节,先谈谈剧情,金家是典型的韩国社会底层,住在潮湿阴暗的半地下室,父亲金基泽、母亲忠淑都没有正式工作,儿子金基宇、女儿金基婷双双考大学落榜,正在复读。一家人关系融洽,他们面临的最大窘迫就一个字:穷。连电话费都交不起,无线网络也要蹭邻居的,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那个总在他们窗前小便的醉汉,他们都不敢出去呵斥。突然,基宇的朋友敏赫来访,他带了一块石头,说是爷爷的收藏品,能带来财运,无事不登三宝殿,敏赫马上要去留学,他想拜托基宇帮忙辅导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还说回来要娶她,之所以找基宇,是他以为这穷小子毫无卖点,不会夺人所爱。为了那份丰厚的薪水,基宇让妹妹伪造了一份学历证书,去富人的大宅应聘,因为有敏赫的引荐,很顺利的当上了富家千金的英语家庭教师。这家富人住在由名家设计的大房子里,四人家庭太太、先生与一儿一女,另外还有个女佣。
接下来金家的“运人”计划开始了,终极目的是让他们家的每个人都成为富人的雇员,即片名“寄生”之意。首先是富家公子的美术教师,由女儿基婷扮演,基宇装作不经意间吹嘘了基婷的才能,她本来就是学美术出身,连夜突击了些艺术理论,成功驯服顽劣的熊孩子,把贵妇唬的一愣一愣。然后基婷又设圈套把原来的司机赶走,成功把父亲举荐成了司机。最后是那个女佣,她跟随主人多年,周到细致很少犯错,这个最难整,全家齐上阵,抓住女佣对水蜜桃过敏的缺陷,让贵妇以为她得了肺结核,顺道开除。经过眼花缭乱的瞒天过海,终于完成了鸠占鹊巢计划,这两家人像连体婴儿一样绑在了一起。有了高薪工作,全家人腰板儿挺了起来,当那个流浪汉再来随地小便时,父亲与儿子齐上阵将其赶走,奉俊昊在电影中多次运用高速镜头配以歌声,呈现出一种优雅的荒诞感。
某日富人举家外出露营,这栋大房子成了金家的乐园,平时他们必须相互装成陌生人,这回可算放松了,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尽是躺在大草坪上看书、泡浴缸里刷电视剧、品尝各种名贵好酒,母亲还在庭院里玩起了年轻时擅长的链球。在他们喝酒正尽兴的桥段,出现了故事内核对话,父亲金基泽说这家富人好善良好容易骗,母亲忠淑说不是“有钱却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当你是个居高临下的富人时,可以尽情的挥洒善心,而穷人没有这样的资本,即我们俗话说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奸人和善人的属性不是娘胎里带的,可以互相转换,接下来母亲又说了金句: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当然,这是穷人的思维,他们认为只要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富人的烦恼不是他们能考虑到或想象到的。
《寄生虫》完全是按照商业类型片的节奏拍的,此时故事过半,高潮即将到来。就在一家人推杯换盏之时,先前的女佣来叫门,脸上还挂着伤痕,她说有些东西放在地下室想取一下。下面发生的事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在地下室的酒架后面,竟然有个暗门,这个地窖是前任主人修的,以防南北战争危及生命,富人买房子的时候并不知道,里面女佣的丈夫已经秘密的住了四年,女仆偶然间也得知了一家人的阴谋,这个情节来的太突然,本来的阶层固化主题一下子跳到了底层相杀。空气凝固,电话突响,因为大雨露营取消,富人八分钟后回家,一家人使出吃奶的劲收拾残局,女仆二人一个昏倒一个被绑,金家除了母亲忠淑,都从车库逃走,到家后才发现大雨已经把他们半地下室的家给淹了。其中一个镜头扎人深省,基婷坐在喷溅的马桶上抽烟,每一个光鲜的城市都有两幅面孔,阳光普照时自然充满欢笑,一旦碰到灾害,特别是水患,就会把寄生在社会底层的人冲出来,体育场里横七竖八的躺着无家可归的贫民。与此同时,山顶上的豪宅里岁月静好,他们不知道昨夜的暴雨意味着什么,以为雨过天晴尽可深呼吸。最后,更讽刺的一幕出现,贵妇看天气如此好,就打电话给金家每一个人,说想给儿子搞个生日派对。派对上女佣丈夫从地下杀上来,先刺杀了基婷,然后反被妈妈忠淑杀死,爸爸因为富人的见死不救而杀之,欢乐的派对转瞬成为一片血污,至此穷人与富人的故事告一段落。
金家其实对富人并没有仇恨,爸妈暗地里庆幸遇到了好人家,基宇也曾想过娶富家千金跻身豪门,而富人这边也并没做错什么,这两家人按常理根本不会有利益冲突,那种“善”,是隔阂造就的,真正的蔑视,表现为“不在乎”,这就造成两个阶层完全不了解对方,这让我想起一个词“信息茧房”,现代社会人们的认识反而会被窄化,形成一个个的“茧”,这不是就是穷与富的隐喻吗?各自以为“茧”是全世界。《寄生虫》最可见的主题当然是“阶层固化”,当下很热门的话题,这个词其实早早就有了,18世纪大革命以前的欧洲,是个完全的固化社会,贵族、平民老死不相往来,而中国古代好歹有个科举考试,阶级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断头台就来了。现在是没有帝王将相的时代,显性的血缘、门第都被抹平,但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分三六九等,阶层以更加隐蔽的方式牢固存在。电影里的穷人与富人,对这种分层习以为常,并没有要打土豪分田地的意思,尤其突出的是女佣的老公,他甚至很敬佩富人,每次富人回家,他就手动打开走廊上的灯,像欢迎一个帝王,这个细节真是太妙了。那是什么让父亲金基泽突然下杀手呢?导火索是富人见死不救,在拿车钥匙的时候还嫌弃穷人身上的味道,味道这个细节在前面铺垫了很多次,它象征一种原罪,爸爸以为自己得到了体面的工作,已经相当程度上不是穷人了,而这种味道却无时无刻不散发出来,那一刀刺破了阶层跃迁的幻象,所以他才会在杀人后,返回地窖,返回到那个他本该在的位置。
《寄生虫》实属好电影,硬要说缺陷,那就是太过匠气,一切都在严密的设计中,每个转折、每个细节,都精确地指向既定主题,也就是概念先行。奉俊昊就喜欢拍这种片,之前的《雪国列车》也是。因为是个刻意营造的社会寓言,有些情节会显得不合逻辑,比如这家人的技能很专业,基婷是个伪造高手,还能瞬间制服熊孩子,基宇第一面就拿住了女孩的心,父亲做司机时言语分寸恰到好处,有此种手段,一家人不太可能会混那么惨。富人的形象也标签化,男人开了个科技公司,一路创业奋斗上去,对穷人阶层他不应该如此缺乏认识。巧就巧在奉俊昊的手法太娴熟了,他营造的节奏气场让你没法停下来去细想逻辑上的不妥,也正是因为技巧上太稳,反而缺少一些诗意的惊喜,让我觉得灵光一现回味十足的细节是那块石头,基宇一直执念般的抱着石头,家里被淹了都不愿放弃,我一直搞不太懂他的动机,后来明白了,因为朋友曾告诉他,这块石头可以带来财运,底层的人多么想靠一夜暴富而改变命运啊,但压在他们身上的山太沉重,他只能选择相信附着在石头上的运气,给自己及一家人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韩国现在是个公认的财阀社会,甚至政府也成为财阀的统治工具,这一点韩国民众也很清楚,却毫无办法,任何社会承平日久,自然而然会走上阶层固化,以史为镜,全世界都无法幸免,欧美、日韩莫不如此。而中国的起点低,还在发展期,上升阶梯远没有关闭,国家的大规模基建、定点扶贫、西部大开发,都是对抗阶层固化的举措。打破阶层固化的猛药,从历史上来看,很遗憾,只有战争与动乱,才能重新洗牌,到时候无论穷人、富人,都会被掀翻在地,筋疲力尽后,新的循环又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