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代代传
问题的提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道德与法制课上,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大家对这次会议偶尔的转移之地——嘉兴画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图片上,那是一条寻常的带着古典韵味的船,同学们纷纷感叹,想不到,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在一条船上进行的。谈论中,突然, 彭潇涵说,我们学校的溪南书院里也有一条小船呢,这条船难道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吗?有的同学说,我知道这条船的来历,这是一个学校送给我们的,立刻,有同学接上了话头,那这条船应该有特殊的意义吧!大家纷纷猜测,象征友谊?或者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红船精神”?打开了话匣子后,大家对这条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小组决定把“船”的研究作为近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
研究价值与意义:
1921年七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并闭幕,且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研究学校溪南书院的“船”,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红船精神”作为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史的高度浓缩和凝练表达,其本身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研究红船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扬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学校小红船的来历与意义。
2、通过文献研究法,认识“红船精神”的历史形态,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
3、通过调查采访和文献研究,认识“红船精神”的实践形态,了解中国共产党100年以来是如何践行“红船精神”的,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归纳。
4、通过调查采访和文献研究法,赋予“红船精神”新时代内涵,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写一写新时代“红船精神”的内涵。
5、通过行动研究法,参与实践,开展“传红船精神,当红色讲解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班级、学校或社区做一次红船精神模拟讲解。
研究活动过程:
1、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学校小红船的“前世今生”。
考察目的:了解学校小红船的来历及意义。
考察方法:观察法、调查采访
学校的小红船,长约6米,宽2米左右,是一艘帆船模样,从我们进入学校开始,它就一直停放在学校溪南书院的小池塘里,虽然天天看到它,但那也只是同学们偶尔拍照的取景之地而已,到底是什么时候停放在此,它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小组的同学想一探究竟。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学校的袁新华副校长,因为老师说过,这艘船跟袁校长当年支教的东台镇梁垛小学有关。袁校长说,这艘船是梁垛小学送给咱们学校的。这样的船,在他们当地,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都叫红帆船。红帆船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里,它表面上买卖鱼货,实际上承担着军需物资的采购和运送任务,在夺取战争胜利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采访活动后,我们再来到溪南书院,看到小红船,它斑驳陈旧,略显沧桑,历经了风雨和时间的洗礼,看着看着,我们仿佛看到它穿越战火,给我们的军队送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希望,顿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从此以后,在我们眼里,它不仅仅是一条小船了。
2、通过文献研究法,认识“红船精神”的历史形态。
考察目的:了解“红船精神”的由来,学习这一段历史,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
考察方法:文献研究法
“一次偶然转移,一条小船,半天会议”,这是小红船的由来,但这个历史事件的前因
后果,我们还并不是太清楚,所以,我们要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特别是清朝末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欺辱,最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这一时期,中国先进分子追寻信仰,他们仿佛是在迷雾中行走的人,找到一线光亮,并为此作出不屈不挠的抗争,最后,在嘉兴南湖游船上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上下求索,为中国寻求出路的这份艰辛,在我们看来,并不亚于盘古开天辟地。
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一特定历史资料后,内心是不平静的,原来,“共产党”只是出现在书上,停留在我们的口头上,从未真正入过心;原来我们观看过一些战争片,知道战争的残酷,可是,现在我们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共产党”的诞生也是一场战斗,也一样残酷。当我们把心里的这些想法告诉老师的时候,老师建议我们去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她说,这部剧就是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看了这部剧,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先辈们一百年前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峥嵘岁月。于是,我们利用休息时间观看了这部剧,每天,我们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又多了一个,有时候,龙星淼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剧中人物的动作,说着剧中人物的台词,而我们,少了嘲讽和讥笑,一脸的庄严肃穆,“只有通过我们自己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搭建通往胜利的道路”“不独立,毋宁死”“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这一句句,总能轻易地击中我们的心脏,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热血沸腾。
后来,我们小组的同学已经不满足自己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想把这些分享给更多的同学,让更多的同学来了解自己的国家,于是,我们开始整理这一段历史资料,把它们变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在班队课上,在德法课上,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讲给同学们听。我们的目的很明确,让同学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红船精神”,让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3、通过调查采访和文献研究,认识“红船精神”的实践形态。
考察目的:在了解红船精神由来后,认识它的实践形态,即中国共产党100年以来是如
何践行“红船精神”的,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梳理。
考察方法:文献研究、调查采访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船精神的由来,那么,红船精神到底是指什么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践行这种精神的?我们开始了下一步的探索。
说到“红船精神”,可能每个人都知道,可具体说一说红船精神的内涵,可能每个人的看法并不一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把高年级的同学、老师和家长作为问卷对象,三个群体的答案各不相同,于是,我们小组的同学坐下来对这些答案进行梳理。在活动过程中,龙星淼同学给大家宣布,他说,我从“党的知识100题”里面找到红船精神内涵的正确答案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顿时,我们被这三句话深深地震撼了,原来,红船精神的内涵是这样三个关键词:首创、奋斗、奉献,大家一致认为,这三个词最能概括早期共产党人身上的品质。
根据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又开始了下一个行动,探索中国共产党100年以来是如何践行“红船精神”的。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分三个时段来找典型事例: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八个人分成三个小组,开始搜集各种资料。一开始,我们觉得就像大海捞针,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事件,历史的长河那么波澜壮阔,我们该如何撷取其中的浪花呢?
在小组碰头会上,王怡涵同学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说,我们可以先采访一些关键人物,按年龄来选择,如七十岁以上的,四十岁以上的,二十岁以上的,这样每个年龄段的人肯定有着自己最重要的记忆,那我们再根据采访资料,有目的地寻找一些材料,这样,是不是更有针对性呢!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于是,开始寻找采访对象,一番斟酌寻找,我们锁定了这样几个目标:退休教师肖根保老爷爷(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许荣美老师,家长代表解荣雨的哥哥。
通过采访,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了重要时间节点上的重要事件,并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这些事件的经过,最后,我们把这些事件罗列出来,请教德法老师,陈老师又建议我们去采访一下中学里的历史老师,请专业知识更为丰富的老师为我们提提建议。李老师说,我们找的事件很具有代表性,虽然不全面,但是完全能够体现“红船精神”,还夸我们会学习,有钻研精神。
4、通过调查采访和文献研究法,赋予“红船精神”新时代内涵,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写一写新时代“红船精神”的内涵。
考察目的:明确“红船精神”在今天的意义,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写新时代“红船精神”的内涵。
考察方法:调查采访和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
经过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对“红船”的历史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红船精神”也在我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次讨论中, 王子轩同学问道:你们说,我们研究“红船精神”有什么用,我们小学生是不是也可以有我们自己的“红船精神”?一语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王怡涵同学说,怎么没用?我现在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敬佩,真的,他们太了不起了;王子辰同学说,我觉得我们确实可以有属于我们的“红船精神”,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流血牺牲,但是我们可以赋予“红船精神”新的内涵。大家一致认为,赋予“红船精神”新的内涵,这件事挺有意义的。
与老师商量讨论后,我们制定了如下行动:调查采访各种人群,让他们说说适合自己追求的“红船精神”,然后找小伙伴,共同撰写新时代小学生“红船精神”的内涵。
调查采访后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大多数同学表示,原来,每个人追求的“红船精神”真的不太一样,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缺乏创新精神,就认为他心目中的“红船精神”就是乘风破浪的创造精神;有的同学说,自己最不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所以他要追求的“红船精神”更侧重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于是,小组讨论后,每位同学都动笔撰写了自己对“红船精神”内涵的理解。
5、通过行动研究法,参与实践,开展“传红船精神,当红色讲解员”的社会实践活动。
考察目的:通过在班级、学校或社区做一次红船精神模拟讲解,更深入透彻地了解“红船精神”。
考察方法:调查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红船精神”的讲解,我们已经渗透在每一次的活动中,特别是在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了讲解行动,不过,那只是局限在自己班级,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更多的人了解“红船精神”,我们决定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制定了这样几个行动计划,首先,制作宣传画板,宣传画板的内容就是我们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其次,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同学宣讲“红船故事”和“红船精神”;其三,走出校园,在家庭里、在社区向家长们宣讲。
研究反思:
这次关于“红船”的研究整整持续了四个多月,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行动研究等方法,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首先,学校溪南书院的这条小红船,在我们眼里,便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每次看到它,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由衷的敬意。其次,“中国共产党”这几个字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走过百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感受到了她来之不易,我们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值得我们珍惜。其三,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红船精神”不仅仅局限于战争年代,她永远不会过时,如今,在各个领域,中华儿女都在不断践行“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正引领我们中国走向繁荣,走向富强。其四,我们发现了一个强大的学习阵地——学习强国,这次,我们很多的资料都来自于学习强国,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个学习平台后,我们很多同学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回去后,经常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进入这个平台,浏览各种知识。其五,“红色宣讲”活动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我们的胆量,从不敢在人前讲话的同学,竟然也能在大庭广众下讲一个故事了,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夸奖,让我们变得更自信了。
活动过程中,小组的八位同学团结合作,学会了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工,大家扬长避短,互帮互助,尽心尽力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我们学会了在大量的信息中,如何提取自己想要的资料,做到了合理取舍,并有条理地整理资料;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把自己想要传达的精神广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船精神”……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产生矛盾,也出现问题,有时候,通过商量解决,有时候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总之,我们学会如何利用、整合各种资源,学会如何团结协作,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从活动中,我们体验到了无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