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集思而善交,则学渊而博闻。为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融通教育新理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4年6月5日在武进区夏溪小学开展了武进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体艺研训科科长谭文杰莅临指导,夏小办公室主任谢小忠以及区内相关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
一、学科融合 课堂育人
武进区西太湖外国语的刘琳老师以古诗《悯农》作为课堂切入口,带着学生利用体育课体验了粮食种植的过程,学生通过播种、浇水、施肥、除虫等不同过程,感受粮食生长的不容易,引导学生爱惜粮食珍惜粮食。旨在以学生为主体,用身体练习为主导,辅以语文、科学、劳动、德法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武进区夏溪小学吴未来老师结合美术学科“你会设计邮票吗”和“风筝”的教材内容,以“一张邮票的旅行”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寻找任务卡、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教学方式进行趣味跑的学习,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学练。整堂课围绕一张邮票在旅行过程中感受春天、寻找春天、展望春天和感恩春天的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探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学方法、比技能、挑战自我”,在发展学生奔跑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安全意识,以及将课上所学知识较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体育品德的养成。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的嵇清老师以桥为主线,从语文教材《赵州桥》为切入点,设计了桥梁建造师用身体建造桥梁的情境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上测量的概念设计了利用尺子测量顶髋高度以及搭桥积分赛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动作量化、可视化,从而提高、优化学生体操动作中身体姿态的展现。课的最后,就如何能使桥体坚固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在练习巩固动作的同时自主查阅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动作,也使本节课内容有一定的延伸性。
常大附小的丁亮老师以“我是消防员”的情境,从播放消防员训练和救援视频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学做一名消防小战士。在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平板电脑,通过“士兵苦练基本功”、“勇士拼搏争分秒”、“战士共赴烈火场”、“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几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上升。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再思考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逐渐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以研促教 众行致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四位老师分别就教学内容、课堂实施、学生成长和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和交流。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体艺研训科科长谭文杰分别对这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跨学科无论怎么跨都不应该颠倒学科本位,所有的“跨”都应该是为了体育学科而服务,它是一种用来解决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催化剂,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听课老师们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别从教学的设计、课堂的呈现及跨学科的融合等方面,肯定四位老师授课中的亮点,同时也及时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起共同研讨,共同成长。
随后武进区夏溪小学的吴未来老师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作了《新课标视域下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实践研究》专题微讲座。她从跨学科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并结合真实案例《春天在哪里:趣味跑》一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让大家更深层次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明白了跨学科最关键的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它不局限于一个学科内,而是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和辅助完成的学习过程。
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撬动了单学科思维的一次探索,教师们都收获满满,相信日后体育教师们也能更合理有效地把“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合于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体育课堂,真正将“教会、勤练、常赛”落到实处,并在新课标引领下,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蓬勃发展。
(撰稿:吴未来 摄影:杨珺 审核:薛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