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心理教育>>组织实施
乐观面对生活,维护身心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六)
发布时间:2011-06-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教师心理问题的调整 

一是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尽力减轻教师的公众压力。

   
二是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要作为教师的坚强后盾,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三是教师自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自我完善,及时调节不适心态,减轻身心压力。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所谓心理保健意识,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粘鱼效应:从海上运输沙丁鱼,航行的时间比较长,鱼全部死掉。偶有一次发现有一部分没有死,是因为鱼箱里混进了一条粘鱼。后来在运输沙丁鱼时就放几条粘鱼。因为沙丁鱼特怕粘鱼,使之精神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所以没有死。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沙丁鱼效应。

一、合理认知
认识决定心态、行为,如“农民坐火车”

认知的ABC理论:A事件、B认识、C反应


案例一:一个戒烟的人,他戒了一天烟,难受极了,他想:“我才戒了一天,就这么难,天呀假如我还能活一万天的话,还要受9999天的罪,算了吧!”)这戒烟者是个失败者。换个想法:“我第一天戒烟就成功了,真不错!假若我还能活一万天的话,坚持下去,后面的9999天就从成功开始,多好!”这个戒烟者在成就感中,一天天戒掉了烟瘾。


案例二:“卖盐与卖伞-晴天与雨天”一位母亲两个儿子的故事。


案例三:200456《超级访问》于娜,粗心--签约后不看报酬,也曾吃亏,但坦然对待,一时难受是肯定的了,但不会一辈子难受……


案例四:孩子重读的不同心态:压力与良好心态(是上帝安排和和孩子再呆一年)。


案例五:如何对待教师的批评?既重视,又不往心理去。


案例六:生活在吉林市的不同感受……


案例七: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然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案例八: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批评:“胸无大志!”;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
注: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我选择,我喜欢”。一个通俗的说法是,“找不到你爱的人,就要学会去爱爱你的人。”

   
“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里”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从某个角度说,教师的岗位是学生提供的,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又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尤其是那些难教育的学生,甚至还提供了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机会。因为有了不爱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因为有了不会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为有了各种异质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转变学生的能力。


   
“心态决定一切。”先就认定了教育的没趣,自然干得很失败,失败加重了无趣感,无趣感又导致了更失败,如此恶性循环。


魏书生老师说得好,“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只有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环境。只要改善自己,定能改善环境。

二、积极适应客观环境

   
压力来自与适应不良:适应——人从出生开始就面对各种适应问题(48个适应问题)。出生-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工作-退休等。如:


1.
幼儿期:

⑴学习走路;⑵学习吃饭;⑶学习说话;⑷学习大小便的方法;⑸适应离开亲人到幼儿园生活……

2.
儿童期:


⑴学习一般性游戏中必要的动作技能;⑵和同伴建立良好关系;⑶学习男孩或女孩角色;⑷发展读、写、算的基础能力……


3.
青年期:

⑴学习与同龄异性男女的新的交往行为;⑵学习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色;⑶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以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身体;⑷体验从父母或其他成人那里独立出来的情绪及感受;⑸有信心实现经济独立;⑹准备选择职业;⑺做结婚与组织家庭的准备……


4.
壮年初期:

⑴选择配偶;⑵学会与配偶一起生活;⑶生儿;⑷育儿;⑸管理家庭;⑹就职……


5
中年期:

⑴形成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⑵建立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且维护这种水平;⑶接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方面的变化;⑷照顾年老的双亲……


6.
老年期:

⑴适应体力与健康方面的衰退;⑵适应退休和收入的减少;⑶适应配偶的死亡;⑷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乐而亲密的关系;⑸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

三、正确调整自己

“三自”

1.
积极的自我意象: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自我肖像,即关于“我属于哪种人”、“我是谁”的自我观念。


作为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有这样一个观点:“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


案例一: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大鱼与小鱼之间用玻璃板阻隔,大鱼每次想吃小鱼的时候都要被玻璃板撞一下,撞到2030下的时候大鱼不再企图吃小鱼了。后来把小鱼放到大鱼一边时,他也不吃了(无力感和建立了碰壁的条件反射-见到小鱼就躲开,出现消极的自我意象)。


案例二:跨栏定律: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笼子里,电击它,使之跳跃一个栏杆。然后把它放在另一个笼子里,把栏杆放高许多,再电击它,老鼠跳了几次,跳不过去,于是无论怎么击它,它也不跳了。然后再把它放在第三个笼子里,把栏杆放在比第一个笼子的栏杆还低的位置,再电击它,它也不跳了。这个例子与“跳一跳摘果子”和“最近发展区”相联系。


2.
增强自信:自卑→自信←自负

简单说就是充分相信自己。我们的自信心对我们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自信心决定我们个人成就的界限,它决定着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有了自信就能使我们富有新的能量、新的才华,就会勇敢地应对压力。心理学家班度拉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产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勤奋是建立积极自我意象、自信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勤奋往往和踏是、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勤奋能克服心理能力上的种种不足之处。心理学研究研究表明:智商因素只决定人生20%,非智力因素决定人生80%。智商高的人可能事业无成,智力平庸的人反而表现非凡,智商150的人为智商100的人打工也是常见的现象。“勤能补拙”、“天才在于勤奋”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道理。“闭门苦读几度春,刺骨寒梁不厌学”,我们不提倡这种做法,但可以提倡这种精神。


   
真才实学是积极的自我意象、自信心源泉。

   
没有真才实学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狂妄自大。

   
世界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着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的时候,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起初他以为可能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然有个地方不和谐。他就向评委提出乐谱有问题。但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说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当时他还不是世界级的指挥家,而只是一个参赛者。但他稍加考虑,面对权威人士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终于摘取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这原来是评委特意设计的圈套,前两名虽也发现同样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人士而被淘汰。


因此,自信要以真才实学作为可靠的支撑点。

3.正面的自我暗示:
无条件地、非理性地接受外界或自己的语言或其它刺激,由此而产生特定的知觉、观念、信念、情感和行动的现象叫暗示。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盲人买剪子”。

医学上暗示和自我暗示都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


自我暗示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如,


案例
 一:比如让某人手拿一只铅笔,在暗示环境中告诉他,你手中拿的是一只烧红了的铁棒,他的手指皮肤就会充血、发红,直至起泡。

案例二:医生给一些高血压的病人每人发一粒非常漂亮的半黄半绿的胶囊,告诉他这是从美国进口的,效果非常好。你吃了一个星期后再来复查,血压一定能降下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但下礼拜来复查时,很对患者的血压真的恢复正常了。


案例三:有一患者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百药无效。经医生诊断后发现,他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对他的治疗。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一种综合症。正巧,目前刚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例。注射一只,保证三天就康复。三天后,求治者果然病愈出院了。其实给他注射的只不过是普通的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积极暗示以及引起患者的积极自我暗示的作用。


案例四:胃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医生说:给你打止痛针吧,打吗啡最好,一打就不疼了。其实打的是生理盐水,竟有40%的人不疼了,这是积极暗示的作用。


案例五:国外还有人以就要执行死刑的罪犯作被试。告知在特殊的装置下给他以大量抽血的方式结束其生命。被试不能看到,却能听到抽血的嘀哒声音。结果到一定的时间,被试的生命终结了。


其实这是虚拟的,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这是消极的暗示的作用。
 

案六例: 
一所肺结核专科医院里住着两个病人,甲的肺结核比较轻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基本痊愈;乙的结核病很严重,医院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只好让她回家休养。

这两个病人同一天出院,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的马虎,出院时把两份病情通知抄写颠倒了。病已基本痊愈的甲接到的是病重尚未痊愈,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的通知。一接到通知,甲便紧张起来,忧虑重重,认为医生从前对他隐瞒了病情,病是无法治好了。结果出院后病情一天天加重,并有恶化的趋势,没过多久又住进医院。而那位病情严重的乙看到出院通知上写着病情基本痊愈,心情顿时轻松,回到依山傍水的农村,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经常散步,再加上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被认为治不好的严重肺结核竟然痊愈。
 

我们提倡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晨起来对自己连说三遍:我是一个有横心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还有很大潜力没挖掘出来!我一定会成功的!试试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每天都这样消极的暗示自己,可能你真的就不行了。

4.良好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国古代中医早已得出了“
 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喜伤心”的结论。

案例一:“心临美境”。装出一份好心情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像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

案例二:一位东北人,一天说肝疼到医院就诊,医生把一位肝癌患者的病例与其弄混。确诊其为肝癌,告诉他是晚期了,想吃啥就吃点啥吧。38岁,拖家带口,孩子才8岁,以后怎么办呢。在家拖了40天,瘦了20斤。后来单位的工会主席来看他,问他有什么心愿想实现,他说要看天安门。四人陪同带担架来到北京,看过天安门后,同事说一就来北京了,再找个好医生看看吧。一位专家经检查后,对他说,你不是癌症,只是肝囊肿,是你的精神崩溃了,所以才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同样两个得乳腺癌的人的不同反应与结果。

15

5.恰当、合理地宣泄:
在医学上,对精神病的治疗采取了感情净化法。所谓“净化”就是让患者把所有的烦恼与不安全部倾吐出来,从而获得一种宁静的感情。这种方法对保持一般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作用。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甚至导致神经病。


可以倾诉、发牢骚,找好朋友、知己……


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烦恼和愤恨统统地向他顾吐出来。我们时常能看到有些人下班回家途中到酒馆去,一边喝看酒,一边发牢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的发泄方法。虽然看上去有损自我形象,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的话,这是个很有成效的方法。人可以通过发倾诉、牢骚来消除心中的不平与不满。能消除精神疲劳,使人轻松愉快。


听别人发牢骚当然不是件愉快的事。所以,平时你就应当尽量地取得别人间产生一种默契。这样,当你发牢骚的时候,对方就能够耐心地听你发泄了。如果找不到发泄对象的话,那最好就采取睡前写日记的方法。比如:科长不把我放在眼里,真是气死人了。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报复他一顿。这样写了以后,自己的心情就会好受多了。要是连写日记都嫌麻烦的话,你干脆就独自对着墙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发泄个够。


案例一:卡耐基(美国最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和成人教育学家。也许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接到不认识的妇女的电话……倾诉丈夫有外遇……


想哭就哭。医学心理专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遇到困难要坚强,心理不畅就哭出来……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区别:刘庸--在中国人的葬礼上,可以呼天抢地,甚至不哭的要被认为是不孝和无情。可是在美国人的葬礼上,亲属能不落泪,却会被赞赏,认为那是自制的表现。


案例二:某男高中一年级学生。胆小,紧张焦虑,思虑过度,循规蹈矩,做事追求完美。父母经常吵架,本人小时候经常挨打。家长期望值过高,初中时老师和家长都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压力。规定其必须考多少分。入学后第一次考试班级排名第6,自感压力较大,无以面对父母和老师。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头脑中经常出现无意想象(幻觉)。(特别想哭,就哭吧……)


案例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被一位议员羞辱了。他回家后,气得吃不下饭,于是摊开信纸,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将对方骂个狗血喷头。然后就美滋滋地上床睡觉去了。第二天一早,他的部下要替他发信,他却将信撕掉。他说:“我在写信的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信寄出去呢?”


案例四: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下午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无精打采,教室里沉默难耐。教师一上讲台,望着精神疲惫的学生,大声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喊?”学生为之一振,愣愣地望着老师。老师再次微笑着说,:“我很想喊”。接着振臂高呼:“我要上好这堂课!”如雷鸣似闪电划过学生心灵的原野。同学们随即高呼:“我要上好这堂课!我要上好这堂课!”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气氛空前活跃,一个个精神抖擞。结果这节课上得出奇的好。


案例五:日本的的“出气室”——橡皮模具。


请记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去,它就会逐渐地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

6.避免期待性焦虑
“生活在现在时中,生活在独立的今日。关闭过去,把已死的过去关闭掉,不要以悔恨去陪葬!把未来也象过去一样关闭起来,忧虑未来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费、精神的疲惫。我们要养成生活在独立的今天之中的好习惯,把今天过好,只有今天是属于自己的实实在在的一天!”
 ——卡耐基

“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就可以采用这样一个万能的公式:第一,可能发生的最坏事情是什么?
 第二,如果必须接受,那就接受它;第三,然后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卡耐基

所以我们应努力把眼前该做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注重做事的过程,不要盲目去想结果,过程做好了,结果就顺其自然好了。

每周三件事:1.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2.想要做的事是什么?;3.不是必须做的,也不是想要做的事是什么?。


7.
自言自语:

德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身心健康。
 
因此,心理学家们认为“自言自语”有如下作用: 


⑴自己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有一种安全感和人际交往的感受。

⑵自我大声对话可以调整大脑中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
 

自言自语”对一些个人问题可以较轻松地自我解决。就像对待朋友,澄清一起矛盾冲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解决,各自发表见解,在说的过程中,各种错误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目了然,最后决定就比较容易了。 


⑷将自我担心和忧虑的事情,自己讲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压在心中的石头就会被搬掉,赶走烦愁,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⑸可以改善睡眠。因为冥思苦想属于混乱的内心对话,而“自言自语”摆明真理就可终止思虑,从而会使睡眠安定少做恶梦。

8.适当的运动、娱乐和幽默:
运动消气。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骋。如跑步、游泳;

运用电子游戏这种间接的手段可以使过分压抑的心境得到发泄。如打沙袋、拳击等,这类运动会使人觉得趣味盎然,兴奋不已。


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运动或娱乐活动减压,看小品、幽默故事、听音乐、唱歌等。幽默语言、幽默故事


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不会伤及任何人。


案例一: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
 “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萧伯纳谦和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案例二:醉鬼
有一个醉鬼回家,爬到床上叫醒老婆说:“亲爱的,我们家闹鬼了!”


他老婆坐起身说:“你说什么?”


醉鬼说:“我刚才回来时去上厕所,刚一开门,灯就亮了。”

他老婆说:“真的吗?”他用力点点头说:“千真万确!”他老婆想了想说:“你是不是还感觉有阵阵凉风吹出来?”

他连忙说:“对阿!你怎么知道?”


他老婆这时很很地打了他一巴掌说:“死鬼,这是你第三次喝醉酒了尿在冰箱里了!”


案例三:二锅头的威力


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在一起争论哪个国家的酒威力大,他们都说自己国家的酒威力大,争论了三天三夜也没有结果,最后决定用老鼠来做试验,比试一下。


第一只老鼠喝了美国的威士忌,摇摇晃晃走了十步就倒下了——美国人很得意!


第二只老鼠喝了日本的米酒,摇摇晃晃走了五步就倒下了——日本人更得意!


第三只老鼠喝了咱中国的名酒——二锅头,摇摇晃晃走了十几步也没事儿,最后竟回窝了。


日本人和美国人刚要笑话中国人,只见刚才那只老鼠拎了块板儿砖从窝里出来了,大喊一声:“猫呢?”


9.
采用分解法:


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化整为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