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武进区夏溪小学 汤锋霞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此可见,学生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的事。学生一旦养成了坏的习惯,就会使其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其受益终生。以下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就实行养成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 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向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具体做什么。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向学生明确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早晨,开始的时候,我七点多进入教室后,由于有的学生还没来,还有忙着做值日的,学生不全,没法齐读课文,我就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但有些学生总在那瞎摸索,说话,就是不读课文,教室显得有些杂乱。后来,我一进教室,就把早晨要读的课文题目及读的遍数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一看有了具体任务,进了教室就没玩的了,都急急忙忙的读课文。等学生来的差不多了,再齐读,效果非常好。
二、 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形成一种习惯。比如班里的卫生,值日生干的一直都比较好,但却难以保持住。后来,我就制定了一条制度:值日生做完值日后,每人确认自己的区域干净后,再有了垃圾让值日生检查到后,该同学今天要做值日。这一措施,大见成效,学生都不敢随意扔垃圾了,都随时注意让自己的区域范围内保持干净,有时为一张废纸的归属而争执不休。争执归争执,谁的地盘谁负责,即使不是自己扔的,自己范围内自己捡,怪就怪自己没看好家。
三、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就学校教育来说,教师的道德榜样和个性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说教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以身示范,人格感化,正是养成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而,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光是经师,更是人师。他们往往会注重自身的形象,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言行兴止,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教师的以身示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爱老师,会把老师的责任心、同情心、谦虚、朴实、有礼貌等高尚品质,融入到自己人生理想的树立,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去。我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非常注重以身示范、言传身教的作用在。例,为了教育学生诚实,我有不妥的地方就首先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我经常和学生一起劳动,让学生体会劳动光荣与乐趣;为了教育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即使是课堂提问,我也用“请回答”、“请坐下”等礼貌用语;为了教育学生讲卫生,不乱扔垃圾,我看见垃圾马上弯身捡起。再说开展大课间活动之初,有很多学生由于听不出音乐的节奏,脚下步伐混乱,再加上一些学生刻意去做大甩臂、高抬腿这个动作,反而,胳膊、腿都走成一顺。这种情况下,光对学生指责批评是无济于事的,我就亲自给学生示范如何去找音乐的节奏,一起步时,不要刻意去甩臂,先自然甩臂,先把腿正确的迈出去,然后胳膊再自然甩高些,就不会胳膊、腿一顺了。在我的一遍遍亲自示范指导下,学生进步很快,在大课间展示比赛活动中,还获得了一等奖。
多年来,我班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比如,绝大部分学生纪律、卫生、课堂常规都较好,但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小部分学生做的还不够好,再就是学生的这种好的行为习惯还不够稳定,还不够十分规范,还有待以后进一步培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把养成教育作为心中的一面旗,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让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