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争做新时代合格家长 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
各位家长:
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谈两个话题1、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2、家庭教育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一、让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遗传不好。包括智力,个性种种。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实在是你的问题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也导致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喜欢互斗。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整个家长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则我们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
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的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
五、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标。
很多父母小孩认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考试,很多父母愚蠢地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考大学,二是找好工作。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
其实事实摆在面前。很多大学生或者北大清华的现在也只能混口饭吃。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六、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七、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务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
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在家常做家务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可能是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所以长大以后比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较能面对挫折。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机会。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学习分担责任、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题数学(又解不好)的傻孩子。父母应该让子女充分分担家事。
八、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亲子活动?完全不知道。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赶,都是考试。实在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在这种缺乏轻松和幽默感的气氛下,一个小挫折就会引爆冲突。
九、认为父母的爱可以是对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
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疼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别把爱扯进来当挡箭牌。父母的要求应该要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十、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我们父母,经过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也因为这个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成长的乐趣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克服以往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良好的习惯,美好的心灵,文明的行为,优良的品质,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
1、为孩子引路而非开路。
大多数家长为孩子想得更多的是怎样让孩子“小皇帝”般地“幸福”成长,享受着阳光般的娇嫩生活。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到学校的学习,全部由家长一手包办,家长的执行能力强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渐弱。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不理智的家长,不适当的作法养成了不会生活的孩子。溺爱和盲目的爱,我们绝不提倡;我们提倡的是随时给孩子提供自我生长的养分,给孩子挫而不败的勇气和睿智,为他们打照灯引路,而非开路。
2、常与孩子沟通。
金属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最终被腐蚀。孩子的思想暴露在社会的氛围中也容易出现“腐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囤积不能解决的思想问题就像每天产生的毒素一样,日积月累,孩子的心理问题就容易产生了。因此,良好的沟通,父母正确的教导可以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容易形成彼此良好的信任关系,把不良思想消灭于萌芽状态。良好的家庭关系会使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积极进取,这是他们成才的内在因素。
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不能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发号施令,什么事由父母说了算,容不得有半点商量的余地。独裁的结果只会让孩子看不到民主的天空,能跟家长交谈的袋口也随之收扎,最终就把通向心灵的那扇小窗紧紧关闭起来,到最后家长想窥探只会徒劳。如果孩子说话的权利被剥夺,沟通更无从谈起。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加长辈的关系,该聆听时聆听,该服从时服从,驰张有道,和谐有秩。
4、给孩子树榜样。
家长的言行对年幼的孩子尤为重要。幼儿的是非辨别能
力近乎空白,家长不能指鹿为马,颠倒是非。这样给孩子的教育是毁灭性的。简单举个例子:家长带着孩子在公园散步,家长捏着擦汗的纸巾半天仍然找不到垃圾桶,随手扔在花丛中;如果家长等见到垃圾桶再投垃圾的话,我想,给孩子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前者给孩子的教育信息:只要方便;后者给孩子的教育信息:更重要的还是要讲究卫生。教育有好有坏,合格家长务必时刻衡量。
5、给社会把脉,给孩子把脉。
每一样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他们的将来,影响他们的成才。一旦产生厌学情绪,问题就不好解决了。所以作为这个阶段的家长就应该像一名医生,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也像一位舵手,掌管好孩子心灵的“舵”,让一颗烦躁的心安然靠岸。
教育是一门艺术,“争做新时代合格家长,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结合这一的契机,把培养孩子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切切实实抓好家庭教育,争做新时代合格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