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李茂国
一、关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含十分丰富,需要提出高度概括性的目标,以便统一思想,号召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1)技术目标:网络化、数字化、集成化;
(2)应用目标。教学应用到什么程度?科研应用到什么程度?校务管理应用到什么程度?应该明确提出来。
二、关于需求推动与应用创新的关系
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是需求推动,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少领域、不少单位信息化建设并不能带来新的生产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不佳。因此,我们要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创造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产生新的需求,才能真正推动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创新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三、关于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障。硬件不足影响应用效果,软件不足应用难以实现。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要加强软件建设。硬件建设相对容易,投入经费就能够见效;软件建设投入经费也不一定见效果。因此,要加倍的投入软件建设。当前,可以说软件重于硬件。
四、关于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数字化校园一定包括大量的信息资源,没有大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校园不是真正意义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一定要建设大量的信息资源。只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被共享,这个数字化校园才是有生命力的校园。共享并不意味着全部免费,共享意味着其他人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方便的使用这些信息资源。全部免费可能造成没有人愿意再生产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得好,知识共享程度高,信息资源就会生产得更多。知识产权过渡保护,就会造成知识垄断,所以专利法里有强制使用专利的条款。
五、关于政务管理与教学应用的关系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是电子政务还是教学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如果不能深入到学校的主流业务当中去,就无法形成新的生产力,实施电子政务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电子政务也可以提升管理能力,但相比之下教学应用更能够改变学校的面貌。如果没有教学应用,电子政务就没有基础,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明晰目标,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发展新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