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科学课教学效率
作者:柳应国
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可以变无意学习为有意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该以教材为载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刺激学生的感官,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尽快地进入一种好奇、渴望、急不可耐的境界中,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例如,在教五年级《盘山公路》时,首先出示山区盘山公路的CAI课件画面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在山区为什么要修成盘山公路?”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究盘山公路的奥秘。
2、学生对科学知识困惑不解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因此,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水平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一定的限度内信息活动强度加快,有利于学生兴奋过程的高度集中,使学生在记忆过程初期出现的“瞬时记忆”能在教师有意识地信息强化后,较快地转变为“长时记忆”,从而提高学习与认识的效果。在学生困惑不解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开心、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例如,在教五年级科学《动物怎样运动》一课时,学生讨论交流猫和狗等动物在行走或奔跑时四条腿是怎样移动的,在意见不一样争论不下时,教师出示了猫、狗在行走、奔跑时的CAI画面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对动物行走、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情况有清晰的认识。
3、学生知识不足无法感知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剌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益。在科学及常识教学中,当学生知识不足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无疑是效果最好、最优化的手段。例如,在教《植物的一生》一课中,观察凤仙花的种子、根、茎、叶等,用实物是最好的。但如果要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凤仙花生长的录像等多媒体就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时,很多动植物学生平时根本见不到,无法获取感性知识。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类动、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别将画面快放、慢放、静止、重复、放大,让学生抓住了各类动植物的特征,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4、创造生活情景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启发学生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来源于观察、来自生活实际,利用电教手段设计课件不受时空制约的优点,以影视或动画形式创设出新颖有趣的生活情境,设置问题悬念,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启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先播放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水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中小朋友的头脑上出现了问号,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筑路工人筑路时,每
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道裂缝?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通过不开裂缝路面与开裂路面的热胀冷缩情况的对比动画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小学科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科学知识丰富,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既能吸引学生,帮助学习,又能省时省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