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技术>>技术前沿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要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2-10-23   点击:   来源:转载   录入者: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要素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教法等都带来了深远的革命性影响。教育技术通过对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其固有的高效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教育技术既有与传统学科教学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又有相对独立的固有特点,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因而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对教育机构更好地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进程中,当前还存在着整合不到位甚至是严重脱节的现象。那么,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育技术到底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尤其是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又将怎样与教育技术有机整合才能使教育技术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优势,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呢?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要素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分析:
  一、教育技术与教师的整合
  (一)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因循守旧、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等多种原因,导致很多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只在公开课教学或是学校要求时使用。一些教师错误认为,使用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仅只是走走形式,搞时装表演,附和形势罢了。凭着自己多年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成功”教学经验,既简单,又实惠,升学率照样高,何必劳神费力去做课件,搞什么辅助教学。这样因循守旧的错误认识,导致教师拒绝接受新鲜事物,丧失了使用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2.片面求新、惟新是从。一些教师则犯了过于“喜新厌旧”的毛病,片面夸大教育技术的巨大作用,彻底否定了传统教学的成功之处。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在于它能将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以及其便于操作与仿真效果而优于传统教学手段。但是,如果用其他教学手段甚至一个简单的教具就能很好完成的教学任务,那么牵强附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还有什么意义呢?殊不知,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进行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正是留给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构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延伸了认知的过程。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于学科课堂教学,教师往往许将知识结论都直接呈现给学生,表面上整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实际上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以思考,缩短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过程而形成了仓促的认知,结果由原来的“人灌”变为了更高效的“机灌”,这也间接显现了较传统教育模式而言,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也有其局限性。
  3.技能缺乏、水平偏低。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否顺利进行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其中教育技术操作能力是基本保障。目前,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技能技巧程度各异,总体水平偏低。绝大多数教师虽然已经学习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如PowerPointWordExcelInternet等,但是其教育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教育技术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密切相关的软件“几何画板”或“Z+Z智能平台”、“Advanced Grapher”,TI图形计算器等,熟练掌握者并不占多数,能熟练制作课件制作,并能在教学过程经常运用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1]
  4.软件稀缺、等米下锅。目前,我国配套的学科数学教学软件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还不够多,即便有但教学实用性也比较差。
  5.模式单一、互动缺失。
  (二)改进的措施
  1.端正学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以加速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整合。
  2.明确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下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辅相成,兼容并包的关系。视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对象等具体因素客观对待,酌情使用。
  3.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有针对性地重点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和技巧,以期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从宏观上重视教育技术的软件开发工作,以解广大教师的软件之忧,同时注重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及软件开发能力。
  5.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观摩研究课或实录课堂实践活动,分析他人整合成功的经验,发现他人在整合中的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深入探讨教育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机、环节和作用以及教师的作用,进而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以期将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原则转化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达到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二、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观念
  所谓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教育技术有效的融合于整个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实处,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2.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工具
  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需要有能体现数学学科专业特点的工具平台的支持。人民教育出版社从美国引进并的几何画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由于操作简单易学迅速在数学教师中得到推广,成为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最好的工具平台。培养数学教师用几何画板制作数学课件,体现的不仅是教师的编程水平,而且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
  3.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
  教育技术改变了数学教育内容的层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1)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应该作为推进新课程实验的一部分,从编写教材、开发课件库到培训教师深入研究课堂全面进行规划,把教育技术的使用与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方法,数学改革的理念紧密结合起来。[2]
  (2)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应该重视人才的整合,建立起由教育技术联系起来的新型教师团队。广大数学教师是实践整合的主力军,他们的教学实践是研究课程整合的沃土,调动广大教师研究整合、实践整合的积极性是整合成功的保证。
  (3)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脱离学科教学实践空谈整合是没有意义的。但真正有价值的整合理论还必须植根于教学实践的土壤,必须具体分析教育技术在具体教学内容中可发挥的优势,具体分析教育技术与传统手段的优势互补等。
  三、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教师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仍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中所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求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因此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必须和谐统一。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极为有益的。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能使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参与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时教师按程序将教学内容用课件逐一展示,结果往往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此,在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同时,不可忽视了与学生情感的整合。
  四、教育技术与学生数学学习的整合
  在教育技术与学生数学学习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教育技术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教育技术,把教育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而不是将教育技术凌驾于学生之上,让学生成为奴役的机器。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立足于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将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尤其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入进行,通过倡导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必将有力地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对我国未来教育“三个面向”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