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心理教育>>组织实施
心理个别辅导
发布时间:2012-11-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何桂珍

 

学生李林,13岁。自小父母离异,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经常上夜班,对他几乎是不闻不问,于是六、七十岁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也是怨声载道。在这样一个缺乏爱的家庭里,李林形成了孤僻、胆小、自卑、多疑的性格,他总是在躲避着别人的指责、轻视的目光,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不敢主动和老师、同学、父母交往,说出心中的渴求与希望。同时上学后,李林也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上课从来都不会主动回答问题,由于缺乏老师同学间的交流,他的学习也越来越成为问题,有几次因为作业不会做,也不问老师、同学,还撒谎说作业忘记在家里。如何引导他正常地开展人际交往、增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获得良好的人际关心,促进他身心健康发展,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辅导。
通过观察分析与了解,我觉得李林形成这样的一些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原因:在家庭方面父母的不闻不问,爷爷奶奶的抱怨心理。他们对李林的教育方式都是简单粗暴的,很少耐心的说理与交谈,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与需要。李林长期在斥责声中生活学习,缺乏安全感、自信心、缺乏理解,心理负担过重。形成了自卑压抑的心理。
在班集体中班上的男同学大都活泼、聪明,好动。而李林在班上总是那么“显眼”。考试不及格,题目做错、上课迟到……甚至只要提到今天谁做错了题目,其他同学都会异口同声说是李林。这种歧视导致李林更加自卑、自闭,排斥群体之外。他不愿、不敢也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不能被集体所接受,不能和同学之间正常交往,内心的孤独是可想而知的。
为解决他的心理问题,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李林的父母,把李林在校的学习情况、性格发展的交往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希望他们综合考虑小明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要与孩子沟通思想,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减轻孩子与家长交流时的紧张情绪,增进亲情与温暖。鼓励家长把心中对小明的爱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李林和父母之间交往,锻炼其表达能力。树立其自信心、唤回他的自尊。在班集体中为消除小明心理问题,我为李林建立成功档案,将李林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在班上给予表扬,让他经常体会成功的喜悦,并融入到班集体中,且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经过努力,从最近李林的表现来看,他那孤僻、胆小、自卑、多疑的性格,已有很多改善,不再压抑着内心的情感,已能和老师、同学、父母交往,说出心中的渴求与希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