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感想
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卓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心和乐观的情绪?如何在集体中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等成为摆每个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班级是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基本单位,作为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更是学生心理的辅导者,在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时到底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
一、班主任实施个别心理辅导前需做的工作
班主任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需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学生,一定要通过仔细观察和直接与学生、家长接触,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尤其是那些对学生造成重要影响的经历,建立详细的学生心理档案卡,以便于在对学生形成一个综合印象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跟踪。在弄清原因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解决。
二、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时需遵循的四个原则
1.平等原则:心理辅导的前提是师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班主任要时常改善自己的形象,乐于与学生交朋友,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避免造成人为的心理压抑,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只有感觉到轻松、自在,才有可能愿意把自己的内心向老师表白。
2.和谐原则:班主任应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让文明气氛洋溢整个班级,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耳染目濡中接受教育和辅导。
3.兴趣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对学生一定要充分了解,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通过活动更深层地激发学生展示内心的想法,如此心理辅导才更有针对性。
4.激励原则:班主任应尽量接受学生的弱点,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学生,要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树立现实目标,使学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让学生明白班主任是不会以老眼光看人,以使学生达到自我悦纳、自我肯定的目的,并产生一系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三、如何在具体活动中对全体学生实施心理辅导
1.利用班会课集中辅导
班会课是进行班级建设的重要时间。班会课的内容需在总体目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规划。班会课的形成可以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多样化,可以采取辩论、讲演、讨论或小活动的方式进行。针对不同时期学生心理变化的不同特点对班会课内容应作不同安排。可以以“我是小学生了”、“我爱我校”、“主动遵守纪律”、“我爱我班”等为主题开展活动。
2.写“心语日记”
结合学生学写日记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心语日记”,能搭通学生的“脉博”,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学校心理教育的成败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教育水平、方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懂得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注意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做到不包办、不斥责,耐心启发和引导,要给孩子勇气和信心。孩子在学校的竞争中受挫折、失败是正常的,这不是坏事,只要有信心,跌倒了站起来后走的更稳更快。还要指导家长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一,班主任要尽量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第二,班主任要主动约见家长,对家长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指导。第三,班主任和家长要保持密切联系,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家长来校交流、家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发展的“心育”,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4.依托学校的各项活动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对班主任而言,只要与自己的学生相关,随时随地都是心育的场合。比如我班两名同学入学成绩一般,其他表现也一般,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力而自卑。按照常规辅导方法辅导以后,效果甚微,后来学校组织跳绳比赛,班主任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在比赛中两人分获一、二名,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还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和长处,马上豁然开朗,不再自卑,学习劲头也足了,收到了预期效果。
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实施心理辅导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有形的作用是: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都有培养前途,都可以获得成功。让学生完整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从法律上讲,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抬起头来走路”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