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心理教育>>组织实施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发布时间:2012-1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沈美芬

 

一、背景介绍
在刚接手这些孩子的时候,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个腼腆、性格内向的女生,上课如果是老师点名回答其问题,声音很小有时还发抖,只有自己充分准备好了才敢回答;老师讲课时,她注意力不集中,眼神飘忽不定;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转悠,看其他小朋友玩。现在体育大课间做游戏,她动作协调性不够好,练习时,我要教她才可以做好。我仔细地想过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差,信赖心太强,没有主见,以至于缺乏信心。
二、案例分析
面对竞争,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乏信心,同样在学校里,学生也会产生缺乏信心的心理现象。缺少信心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这种状态持久持续下去,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心理阴影。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会使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
1个人成长习惯的因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少有人和他沟通,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玩。平时跟外界的交流也很少,自己做自己的事。我和这个孩子的家长沟通过,家长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家里,白天我们都要上班,孩子白天都是和老人一起的,老人不怎么和孩子交流,孩子都是自己做游戏、读书,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开始脱离实际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沟通这个概念,除非有什么实际的需要,否则很少有孩子能主动的开口。”
2家庭包办的因素
她对妈妈的依赖性很强,离不开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包办。导致她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上学了,学不好时,会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形成自卑心理,不安、烦恼、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这样就会使孩子没有自信心。
三、辅导的具体方法
1和家长沟通,家校联手
孩子心理上的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而且关键在于他的父母,因此通过电话,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反馈情况,共同商量对策。比如:在家里,多给孩子发表见解的机会,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她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平时周末多带孩子出门,走访同龄同学或参加社交活动;多鼓励做家务,提高自理能力,从自己做事的实践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及时对她的进步表扬和肯定。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2遇到事性多表扬,少批评,有问题说原因。
在班里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取得好成绩就给予表。多给孩子和同学交流的机会,比如让她发作业本,管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自己在班里还是很重要的,使她慢慢地放大胆子。
3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学校给孩子们组织的集体活动种类多样,集体活动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每个孩子似乎因为这些活动更加活泼。刚开始时让活波的同学带带这个孩子,鼓励其主动参预到活动中。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她的协调能力,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同学间交流的机会。
4多多讲道理,细细谈心事
针对这样的孩子不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的问题,我开始经常和她谈心,并鼓励其他小朋友找她玩,慢慢地,我发现她开始主动地找其他同学玩了。
5处处找优点
每次开展班队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先夸夸自己的小伙伴,让大家相互说说同学的优点。有的孩子开始不敢说同桌的优点,老师叫她似乎还是怕,后来轮到别人夸她的优点了,我鼓励她走上台来,其他同学说她懂的知识多,守纪律等。通过样的活动,她慢慢地找到了自信。
四、辅导结论
通过这样的辅导,我们班上的这个孩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信她的自信心会在锻炼中不断增强。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耐心,对于小学一年级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性。对待心灵脆弱的缺乏信心的孩子一定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要更多的关注她的优点,使她能一点点主动地走进班集体,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善意。通过多种多样评价、集体活动参与,去体现她的自我价值,让她肯定自己,这样才能打开她的心灵,让她重拾本属于自己的信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