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溪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育局工作要点及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切实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发展、服务开展工作。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图书馆建设,大力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为核心,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根本,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服务。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意识,加强管理,确保全校现代教育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2、加快校园网站的建设,学校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已有资源库、教学平台的作用。
3. 加强教育技术现代化管理,丰富校园网资源。
4、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为教育教学服务。
本学期要夯实实验、图书馆、教育技术后勤服务设施维护与安全、清洁管理体系,继续抓好全员岗位培训与工作研讨,充分发挥各室负责人的主体管理作用,强化对各室的工作指导、工作考核与奖励;强化抓重点与专项、开拓性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让师生时刻感受到教学后勤的强有力支撑,使图书馆、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校重要的优质课程资源。号召全体教师,提倡勤俭节约、爱护电教设备的良好习惯,更好的保管现有设备,把人为损坏因素降到最低,从而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加强各电教专用教室的使用管理,尤其要做好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的使用,做到勤使用,勤检查。每位教师及时认真做好记录,保证学科覆盖率达100%,学科使用率达90%以上,多媒体使用率达50%以上。
强化网络防毒工作,重视网络信息安全。要根据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学校网络防毒措施和信息传播要求,加强对师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严格杜绝通过校园网传播不良信息,杜绝病毒和垃圾邮件的传播,对全校的计算机每两周至少查毒、杀毒一次。发现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及时向校长室汇报。
(二)提高校园网站质量,加大校园网的宣传力度
学校网站对内服务于教育教学,对外是学校的宣传窗口,是整体反应学校形象的最主要媒体。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校网站建设,进一步挖掘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完善网站布局和内容,使其真正成为宣传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知名度的窗口、家校联系的桥梁、各种信息发布的阵地、教育教学素材的资源库。
(三)抓好图书馆建设,切实提高图书的有效流通率
学校将根据上级要求,切实加强图书室建设,添置部分新书,淘汰部分旧书,做到生均每年至少添置1本新书,优化馆藏结构。在夯实图书室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热情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教师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真正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厚学校内涵中的作用。
继续做好推荐好书工作,图书馆本学期要在巩固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组织好学术称号老师推荐书目、图书馆工作人员收集好书信息工作。要为学生上阅读课做好辅助工作,为学生周末活动提供场所,为学生开展新课程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加强阅读课记录的规范性管理与反馈工作,做好购买的各类图书上架之前的挑选以及过滤工作,力争做到不适合学生的读物不上公共书架。
(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建设,为设备效益的充分发挥提供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建设是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基本保障。我们学校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另外学校也要加大教学软件的投入,搞好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资源建设。学校除购买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外,还要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需求。
继续启用我校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使对教师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能做到自动化,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图书馆及实验室已实现网络化,将在这一学期中继续完善。
加强实验室管理,合理使用实验器材。继续做好学校实验仪器的征订、登记;教学仪器帐册的年审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指导,使学生能合理使用实验器材。最后,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并做好实验日志的记载工作。
(三)认真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自觉性。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学校将通过组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全体教师能够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与学效率。
鼓励教师在示范课、公开课等平时课堂教学中都要适当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
(四)加强信息课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
引导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组织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深入研读《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新教材,进一步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引导教师在认真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开展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鼓励教师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开展教学创意、教学设计和命题竞赛,切实提高对学科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
组织和优选电脑作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活动辅导水平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社团建设,严格管理,使社团管理有计划、有记录、有效果。并积极参加上级的各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