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一、个人基本状况
马建青,男,生于1972年12月15日,1992年8月参加工作,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二、现状分析
优势经验分析与存在问题分析:
优势经验分析:
1、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2、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
3、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存在问题分析:
1、教育科研能力薄弱,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
3、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
三、发展目标定性描述
1、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
3、三年内,争取上一节学区级或市级公开课,
4、论文争取获奖或公开发表一篇,力争成为一名骨干教师。
5、力求评上中小学高级职称。
四、发展措施
1、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2、认真参加骨干班培训和函授本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自身能力。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
3、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都开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平时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五、阶段目标
2015年度
1、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争取吃透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积累班级管理经验,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4、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念。
实施方式与途径:
1、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每次政治学习和教研活动,关注学生,理解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
2、积极借鉴现成的媒体技术,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选择教育教学专著: 《小学语文教师》《我与小学语文》《师生沟通的艺术》《班主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做好读书笔记与读书心得。每堂课都做到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关注学生课堂反应,随时调整课堂教学,
4、乐于思考、善于动脑、勤于反思,扬长避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课时的教学教案。
达成目标:
努力提高学生阅读的习惯,每一学期争取上尽量多的高效率课,争取任教班级学生的优秀率达85%。认真开展课改实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016年度
1、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课改新教材的教学经验。
2、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3、参与学校的教学展示活动,不断的磨练自己,在挫折中不断的成长、完善。
实施方式与途径:
1、尝试着做本体性知识讲座努力钻研教材。
2、认真执行教学“五环节”的相关规定。
3、认真阅读与数学新课程同行丛书,领会二期课改精神实质。
4、广泛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参加各种形式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5、观摩薛法根等优秀教师的经典课堂教学。
6、坚持写教学随笔,争取论文公开或获奖。
达成目标:
继续深化第二阶段的达成目标规划,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使自己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快乐的老师。
2017年度
1、对前两年达成的目标进行反思,找其不足,在业务上不断提高自己。
2、积极参与各种公开课,选拔课,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
3、认真撰写文章,并力求评选中小学高级职称。
4、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争取成为区的骨干老师。
实施方式与途径:
1.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小学语文教师》《师生沟通的艺术》《班主任》继续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
2.完成2篇教育教学论文。
3.完成2篇教学案例。
4.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参与公开课、评优课活动。
5、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
6、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力争成为区骨干教师。
达成目标: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和体验,逐步向骨干教师发展,时刻以骨干教师的水平要求和规范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力争每学期每学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