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技术>>技术前沿
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的可能与维度
发布时间:2017-11-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苏若菊

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的可能与维度

苏若菊

 

  摘要:翻转课堂自美国兴起以来,短短几年得到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实践。但是,翻转课堂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实施翻转课堂应仔细考虑其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教师及课程。我国实施翻转课堂必须通过重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及教学评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革新与提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重构 适切性 维度

  翻转课堂自2007年在美国出现后,短短几年得到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实践,成为教学革新的热点。当下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介绍及其教学模式的探究,较少涉及运用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的适切性及其维度。翻转课堂并非革新教学的万能钥匙,更无法适用于所有课堂教学,须对其适切性作理性分析与思考,探索重构教学之可能与维度。

  一、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的适切性

  翻转课堂是教与学的翻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实现对教学的重构。翻转课堂的开创者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课堂颠倒课堂教学的理念——以学定教,把原先在课内传授的知识移到课外由学生自己通过视频提前完成,课堂时间则用于处理各种“作业”、解决难题并开展探究活动[1]。实践证明,运用翻转课堂重构教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以显著提升。美国柯林顿戴尔高中在实施翻转课堂一年后,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大幅提高,自信心增强[2]。尽管翻转课堂在革新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但在实施翻转课堂前,还应仔细考虑该模式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教师及课程。

  首先,学生是否适应翻转课堂。翻转课堂需要学生提前学习而不是在课上等着教师教,学生很可能会不习惯甚至抵触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准备不充分,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3]。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如若学生课前学习无监管、学习准备不充分,会导致课堂探究活动的无效对话及交流,阻礙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实施翻转课堂,学生的年龄不宜太小,因为低年级学生没有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没有积累足够的知识基础。只有当学生能够规划自己的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后,才可以把一部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提前学习。

  其次,教师是否具备整合信息技术的综合教学能力。教师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因素,翻转课堂的实施既需要教师具备视频制作技术,还需要教师能有效组织学生对话及课堂探究活动。教学视频的制作对教师而言是不小的挑战,需要教师掌控相关设施的操作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可能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挤占正常教学时间,无法确保视频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讲授,翻转课堂的课上活动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有可能缺乏对学生有效的组织能力,使翻转课堂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课程内容是否完全适合通过视频课下学习及在课上开展探究活动的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课下自主学习和课上探究学习两部分构成。课下自主学习是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加以实现的,其内容多为基础性的知识,属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低端内容。而翻转课堂的课上学习内容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深层次的加工理解与探究,属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较高端的内容,需要高阶学习,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教学场域中亲历理解与探究。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实现课下自学与课上探究二者的真正融合。

  二、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的维度

  翻转课堂与以往“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是“课前自学+课堂探究”,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运用,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及优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承担学习责任,成为自我引领、监督的学习者,形成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评价的效度,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

  1.重构教学目标

  (1)注重高阶学习,重构教学目标结构

  长期以来,教学一直把大部分时间、精力用于事实性知识的传授过程,忽视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有些学生可能在课下做作业时完成了高阶学习,但很多学生依旧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学习。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前视频自主学习,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理解,从而节省课堂时间开展基于问题的协作探究,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内化。翻转课堂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及知识内化的顺序,实现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结构的重构。

  同时,翻转课堂平衡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及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方法的培养。在学习的交往与体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责任,引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翻转课堂通过加大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弥补教学目标在各个领域之间的失衡,从而重构教学目标的结构。

  (2)注重创造力的培养,重构教学目标意旨

  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一统人才,不赞成“与众不同”,而情有独钟于“步调一致”、“纠偏趋同”。[4]“一统”与“多元”相对,而“多元”恰恰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土壤。以往教学忽视创造力的重要性,甚至扼制学生创造性才能。翻转课堂改变以往过分强调整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教学的多元性、差异性,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中,教师设置探究性问题,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基于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学习,解决真实、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比较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提出问题假设和想法,进一步激发其探索未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展创造性想象,不同的观点间迅速碰撞、交融,从而引发新颖且具有创造性的观点。翻转课堂通过激发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及实操能力,实现对教学目标意旨的重构。

  2.重构教学内容

  (1)注重知识更新,沟通经典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传统教学注重经典知识的传授,教师大部分时间用来讲授学科的经典知识定律。经典知识是人类长期积淀的精神财富,但是,知识是动态而非静态的,许多新兴事物的出现昭示我们是时候该更新知识了。翻转课堂注重知识的纵向更新,沟通经典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