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育人 实践赋能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国际生态学校活动方案
一、活动理念
依托夏溪小学地域特色,以“生态育人、实践赋能”为核心,将知识学习、劳动实践与环境美化深度融合,通过多元化活动引导学生感知自然、参与环保,让绿色理念扎根校园,让生态行动融入日常。生态知识学习、劳动实践体验与校园环境美化深度融合,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提升生态实践能力,打造具有夏溪小学特色的国际生态校园文化。
二、活动时间
2025年9月-2025年12月
三、参与对象
全体在校师生
四、核心活动内容及详细安排
(一)启动预热阶段(9月):播撒绿色种子
“生态绿色主题板报”设计大赛,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低碳生活”“生物多样性”“校园绿色畅想”等子主题设计板报,需融入手绘插画、环保知识小贴士、班级环保承诺等元素,版面布局清晰、色彩清新,体现生态美感。
流程:9月10日-9月20日为创作期,班主任指导学生分工协作(绘画、书写、排版);9月21日-9月25日组织德育处教师、美术教师组成评审团,从主题契合度、创意性、知识性、美观度四个维度打分;9月26日公布星级名单,并在校园公众号展示优秀板报,组织各班互相参观学习。
(二)实践深耕阶段(10月-11月):践行绿色行动
1.“竹溪小农场”劳动实践活动
前期筹备:总务处联合科学组划分班级农场责任田(每2-3个班级一块),准备锄头、铲子、水壶等农具,采购适合秋季种植的蔬菜种子(如菠菜、小白菜、萝卜等)及有机肥。
实践过程:
10月上旬:开展“农场开垦日”,邀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志愿者进校园,指导学生翻土、松土、划分种植沟,讲解基础种植技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播种、覆盖薄土、浇水等步骤,制作班级农场标识牌(标注班级、种植作物、养护小组。
10月中旬-11月下旬:实行“小组轮值养护制”,每天安排1-2组学生负责浇水、除草、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特色活动:11月中旬举办“农场小课堂”,科学教师现场讲解植物光合作用、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农场丰收节”,组织学生收割成熟蔬菜,一部分捐赠给学校食堂制作“爱心营养餐”,一部分由学生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撰写《劳动收获日记》。
2.“绿色班级”布置评比活动
布置要求:打造“可呼吸、有生机”的班级环境,需包含三大板块——
绿植角:摆放至少3种以上绿植(如多肉、绿萝、吊兰等),由学生自主认领养护,悬挂养护小贴士(标注植物名称、浇水频率、光照需求) 。
环保角:设置分类垃圾桶(贴清晰标识),摆放“废旧物品回收箱”(收集废纸、塑料瓶等),张贴班级环保公约 。
创意角:利用废旧材料(如纸箱、瓶盖、旧布料)制作班级装饰(如挂饰、笔筒、图书架),或展示学生绘制的生态主题画作、撰写的环保儿歌 。
评比流程:11月10日-11月20日为班级布置期;11月21日-11月22日组织各班级代表组成评审团,按“绿植丰富度、环保实用性、创意美观度、班级参与度”四项标准打分;评选出“五星绿色班级”“创意绿色班级”。
3.“科学种子的研究”探究活动
(1)初识种子:解密种子“身份证”(第1周)
趣味导入:播放种子生长延时摄影视频,提问“小种子是如何长成高大植物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兴趣 。
种子探秘:各小组分发不同种子,通过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记录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借助解剖工具(教师指导下使用)解剖菜豆种子,观察胚根、胚芽、子叶等结构,绘制种子结构图 。
知识讲解:教师结合实物与PPT,讲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作用,介绍种子发芽的初步条件,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
(2)实验设计:探究生长“关键密码”(第2-3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展开讨论,鼓励提出假设(如“需要水”“需要阳光”“需要适宜温度”“需要土壤”) 。
(3)持续观察:记录生长“成长日记”(第4-7周)
日常观察:每周社团活动课,各小组观察种子生长状态,用尺子测量芽长、根长,记录发芽数量、叶片数量、颜色变化等。
问题解决: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种子发霉、发芽缓慢),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在教师指导下调整实验条件(如减少浇水、更换种子)。
(三)总结提升阶段(12月):传递绿色力量
“绿色生态知识竞赛”活动
竞赛内容:涵盖生态常识(如垃圾分类标准、常见动植物名称)、国际生态学校理念、校园环保实践知识、种子研究相关科学知识等,题型分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图片题(如“看图识别植物名称”“判断垃圾类别”) 。
竞赛流程:以班级为单位选拔3名学生组成班级代表队参加全校知识竞赛活动 。
奖励设置:评选一、二、三等奖代表队,评选“最佳答题手”“最佳团队协作奖” 。
五、活动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处、总务处、科学组、美术组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德育处负责活动统筹与宣传,总务处负责场地、物资保障,学科教师负责专业指导) 。
2.物资保障:学校拨付专项经费,用于采购种子、绿植、农具、竞赛奖品、板报材料等;总务处提前检修农场灌溉设施,准备活动所需场地 。
3.家校协同:通过家长群、校园公众号发布活动通知,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农场种植指导、知识竞赛评委等工作;鼓励家长在家中配合开展环保实践(如和孩子一起进行垃圾分类、种植小植物)。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