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性阅读活动的研究>>研究课例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发布时间:2018-12-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唐春燕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品质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2通过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进一步认识借物喻人的诗歌及文章。

一、课文梳理

(一)品读樟树外形之美

  1.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棵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7页,放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孩子们,看,樟树的枝干粗壮,足有碗口这么粗。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仿佛(撑开了两把绿色的大伞)。(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谁来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旺盛、充满生机)谁再来念念,念出樟树的这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这树叶真绿呀!绿得像翡翠一样。这树叶真亮呀,亮得像抹了一层油。  谁再来念念这充满生机的稠密的树叶。

2.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啊,他们还会在怎样的环境与条件下显示自己的蓬蓬勃勃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同桌先交流交流。师:引读,是呀: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谁来用朗读来赞美这两棵樟树的蓬蓬勃勃:深情诵读第四自然段。

3.难怪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让我们饱含激情,把热爱和赞美送给这两棵樟树!请同学们拿起课本,齐读第四自然段。(配乐一起读。)

(二)品读樟树品质之美

1.孩子们,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樟树,它是那么蓬蓬勃勃,招人喜欢。那么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难道仅仅因为它们长得蓬蓬勃勃吗?还有哪些其他的原因呢?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小结:这两棵樟树不仅一年四季蓬蓬勃勃,充满生机,而且具有用一种具拒虫的香气,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舍不得这两棵树。

(三)、拓展阅读,走进宋庆龄

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对宋庆龄有哪些了解?出示。

  小结:在外国人眼中,宋庆龄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出示) 现在让我们也怀着崇敬和怀念的心情一起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到这儿,刘老师想问问你们:这篇课文表面是在写樟树蓬勃旺盛,用香气拒虫养物,实际是赞美宋庆龄用自己的一身正气把敌人拒之门外,保护人民,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连线)樟树是宋庆龄的象征,人们与樟树留影,就是与宋庆龄留影,为的是纪念宋庆龄这位伟大的女性。

关于借物喻人

过渡:像这种借物喻人的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特别是这些文人善长用一些花木来作为描写对象,表明自己的意志或抒发自己的情怀

1、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  谁来读?一起念。她指谁?她在毛主席的诗词里表面指梅花,实际上是指宋庆龄、蔡元培、瞿秋白等革命者.革命者就是这样不怕困难,再读.

2、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默读,划出能带给你启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总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