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6课,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后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指名说
生:小作者一共三次进入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和夏天。
2、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默读全文,并试着完成这一填空:(出示课件)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走进桃园,看到 ;春天到了,“我”又到桃园,看到了 ;暑假里,“我”再到桃园,看到了 。
指三人回答,评价: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大家肯定对小作者在桃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十分好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来到去年冬季时候的桃园吧。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次进桃园
1、师:此时,我站在桃园门口,心情如何?(板书:满怀好奇)追问:我好奇什么?
生:为什么王大伯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文中哪一小节介绍了王大伯? 生:第一小节。
请一位学生读,师:从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王大伯的种桃能力远近闻名。
师:那就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2、抱着大开眼界的心思,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映入眼帘的是——
出示: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引读)
3、我的第一反应是——(指生读,评价朗读:不够着急,谁再来试试?)为什么我会着急?
生:把枝条剪去了,怎么结桃子呢?
看着一根根粗壮的枝条纷纷掉落,我着急地问——齐读。
4、我焦急的语气让王大伯停下了手头的工作,看着我——(一脸疑惑的样子,板书:一脸疑惑),便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说:——(师引读)
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王大伯剪枝的原因吗?用“剪掉 ,是因为 。”来说一说。
生:剪掉粗壮的枝条,是因为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而且到了春天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师追问:什么是疯长?(生:毫无限制地长)枝条疯长会怎么样?(会夺走许多养分)那这些枝条该不该剪?
6、从王大伯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师提醒:哪些该剪,哪些不该剪,王大伯的心里似乎都有谱儿,你觉得王大伯?(王大伯剪枝经验丰富)
是呀,一眼就能区分“有用枝”和“无用枝”,王大伯可真是慧眼识“枝”!
7、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
指三人读第3小节王大伯的话
一人底气十足,语速较快,师评价:老人说话会这么快吗?
评价:“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男生们学着xxx的样子,一起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抚摸)示范动作,同学们,生活中谁抚摸过你?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抚摸过我,我感受到她很关心我。
那王大伯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抚摸这些留下的枝条的?
生:他对这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了信心。
师:是呀,留下的枝条,实际上留下的就是希望。所以他充满信心的地说——生齐读:“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8、看大家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过过瘾,我们一起合作朗读王大伯说的话好吗?老师读旁白,同学们可以加入你的表情、动作来读一读王大伯的话。
9、过渡:听了王大伯的话,他由一脸疑惑,心情出现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指板书: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的意思?(指名说:一半相信,一半怀疑)那他相信什么,又对什么抱有疑问?
生: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谁来读一读小作者心底的疑问。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导读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我听出三分怀疑了,谁再读?)齐读
(二)第二次进桃园
1、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在小作者的脑海中,所以一开春,脱去厚厚的冬衣,小作者又一次来到了桃园,此时,小作者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指生读
2、听了他优美的朗读,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蜜蜂在采蜜。
生:我看到了桃花开得十分鲜艳,我听到了小伙伴们在开心的笑声,我还闻到了浓郁的花香。
3、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
春天的桃园可真美、真热闹啊,我也愿做一只蝴蝶,穿梭在片片红云中,不肯离去。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春天王大伯的桃园?指三人,配乐朗读。同学们肯定十分向往这块世外桃源,那我们也学着xxx来一次桃园之旅吧!
4、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十分盼望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板书:十分盼望)让我们一起读读小作者心中的期望。齐读。
(三)第三次进桃园
1.师:想必这也是我们的心底最大的愿望。春去夏至,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自由读第5小节。
2.课件出示桃子成熟图片。瞧,这就是王大伯家桃园的桃子,长得怎么样?
生:桃子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生:桃子长得又大有多,挂满了枝头,看着让人直流口水。
师:看到了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样?板书:又惊又喜
3.“喜”的是什么? 生:桃子丰收了
惊讶什么? 生: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收,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谁能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名读
4.同学们,小作者除了看到丰收的喜悦,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呀?(启发:好好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5.指名说。启发:原来小作者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呢,这个道理是什么呢?点课件
6.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番话。课件出示
自由读,引导回答:同学们发现是什么道理了吗?
生: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有用的枝条,甚至是果实。
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
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
你能用:“剪去 ,是为了 。”这一句式说一说剪枝的学问吗?
师小结: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相机板书:减少 、增加
7、这不由让老师想起今年我们春游的时候,有的同学大包小包的,背了许多零食,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你背了那么多东西不重吗?还有时间玩吗?
师:是呀,少背一点,那玩得就更尽兴了呀!还有一些同学,会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费在看电视、打游戏上,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你花这么多时间在打游戏上,那还有时间看书吗?
生:你不抓紧时间复习,成绩会下降的。
师:是呀,我们减少玩乐的时间,用这些时间来学习,增加的就是我们的学识和成绩呀。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同学们能举出一个吗?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巡视,了解学情。)
生:我们少用垃圾袋,就能减少白色污染,为大地增加绿色。
生: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就能增加树木,使空气更清新。
生:我们少扔废旧电池,就能保护土壤不受污染。
8、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这个道理了,而且普及了这么多的环保知识。这节课我们我们跟随小作者三次游历了种桃能手王大伯的桃园,经历了由好奇、疑惑、将信将疑到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这个道理,我们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值得深思的事情。正如这句话所说:“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课件出示)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牢记这句话,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四、作业:
请将文中有关心理活动的句子摘录在“采蜜本”上,并在课后留心积累这方面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