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性阅读活动的研究>>研究课例
桂花雨
发布时间:2018-12-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燕红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3、学习作者借花表达情感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花表达情感的写作方式。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桂花雨》。

2、指名说一说这篇课文作者主要讲了与桂花有关的哪几件事情?

(品花香、摇花乐、思桂花)

  1. 谁来读一读描写桂花香味的句子?

    嗯,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仿佛也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

  2. “对我来说,摇桂花是件大事!”那作者从摇桂花中收获了什么呢?你能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谈一谈吗?

    “乐趣”

    1)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2)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3)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是啊,无论是那落得满头满身的桂花雨、还是桂花香中的口占一绝,还是那别具特色的桂花小食,都透着浓浓的乐趣。

    、学习5—6自然段,体会思乡之情。

    1、过渡: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作者带来了童年的快乐,给一家人带来天伦之乐,给全村人带来丰收之乐。桂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念中学时到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2、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母亲比的是香味的浓与淡?比的是感情啊。在母亲看来,她的家乡是最美的,她对家乡的感情是最深的。不管外面的桂花怎么样,但家乡的桂花最香,因为家乡最好。这是什么情?(乡情)自己再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3. 作者写这句话时,是在台湾,远离自己故乡整整57年。一个游子不能回到家乡,于是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桂花,想起了母亲说这句话。你猜她此时会怎么样?(流下思念家乡的泪)这样的思念积聚了几时年,当她六十岁时,越积越深,最后成了一个字“愁”。对家乡的愁叫“乡愁”。她的乡愁集中表现在一句话中:桂花还是故乡的香。齐读。

  4. 原来作者借着这“桂花雨”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三拓展延伸

  5.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梦中的康乃馨》,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6. 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梦见康乃馨?

  7. 如何理解“然而,这满园的红色康乃馨不会凋谢,而且散发着温暖的气息。”“我满身披着雪花,并不感到冷,因为我在等着母亲。”

  1. 交流:

  2. “母亲仍站在花丛里。她说,她来看望她种植的康乃馨。”“母亲一走进花丛,那些花手舞足蹈,像是看见了亲人。”“母亲也是康乃馨的母亲。”

    A品读这几句话,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生:看出来作者的母亲很喜欢康乃馨。作者看到康乃馨就好像看到了母亲。

    2)引导学生从“母亲就是在下雪的日子里走的。她永远地走了,不再回来。

    ”理解到作者的母亲去世了。在作者看来这满园的康乃馨永远不会凋谢其实是说在他的心中,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她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他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带给自己的温暖。

  3. 你们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吗?是呀!就是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1. 趣味写话

    家乡的金桂传达的是浓浓的思乡情,平淡无奇的茉莉让我们品读到父母那平凡但动人的爱,美丽的康乃馨透着的是动人的母子深情,生活中还有哪些花让你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真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