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性阅读活动的研究》
学期总结
2015年3月—— 2015年 8月
本学期课题成员在课题组组长许荣美主任的带领下,学习了总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年度实施计划。
一.明确蕴含的地域资源
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在以往的语文课程中,对花木文化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已已形成较为零碎的认知。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对资源和教材有了新的想法。
我校地处素有“十里画廊”之称的花木之乡,有着丰厚的花木文化资源,几乎家家户户生活都与花木息息相关。整合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不断探索“花木文化”与育人的内在联系,先后利用花木文化这一独特资源,进行了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研究、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几年来,我校对于基于花木文化资源提炼而出的花木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践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册都精选了文质兼美的关于花木的文章供师生阅读,如何以花木文化为主线,开展主题性阅读,把花木文化融进我校的阅读课程,这是我们一直想尝试的。
通过对学生关于花木文化的了解和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重要信息:一方面学生对于花木所蕴含的生命文化、精神文化,探究得还不够深入;第二方面我校学生虽课外阅读范围较广,但只是走马观花式阅读,阅读方法比较欠缺,导致阅读低效,阅读能力提升不快,继而影响学生的言语能力;第三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虽懂得有效指导大量阅读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但缺乏大语文观意识、主题意识和建设学校特色文化意识,花太多的精力在分析、理解教材上,存在高耗低效现象。陶渊明认为“好读书而不求甚解”,通过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随着积累的丰富,实现认识的逐步提升。所以,我们认为必须改变这一点,必须把讲、练的时间压下来。2014年我校课题《教育信息技术促进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子课题获“优秀”等级,对于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已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
二.对于课题关键词的认识
课题组成员围绕“主题性拓展阅读”开展专题理论学习,围绕围绕“主题性拓展阅读”,课题核心组成员开展相关主题性拓展阅读、群文阅读的理论学习。
花木文化是人们在以花木为中心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花木与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经济的发展,自然的花木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木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木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花木文化是人们在价值取向、审美取向、思维方式上的共性。
主题定义“主题”在《辞海》中解释为“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具体可指:以人文性为范畴的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思维发展、文学形式等在材料的内在串连线,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主题性阅读活动:主题性阅读活动是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性阅读活动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和课堂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经验,在与多个文本(素材)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与重理解,以由主题性阅读学习而衍生出相关的实践活动,实施课程以主题形式建构一种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活动以花木文化为主线,以教材内一篇篇花木文化文本为基点,串起一篇篇多样的相关花木文化课外文本、读本来开展主题式阅读,通过理解、感悟、表达、鉴赏等语言实践方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在阅读实践中激发巩固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花木文化人文精神和价值的熏陶,我们称之为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活动。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重组、拓展;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建构,它引领学生关注学校文化,亲近母语,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沉淀与创造,形成一种高品味的精神建构。
三.课标对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的指导
本学期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研讨,初步形成了花木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如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共识。正确定位教师与学位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关系,突出课标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自主感悟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