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性阅读活动的研究》
学期总结
2016年9月—— 2017年 1月
本学期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体现人文性、工具性的花木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活动目标和内容体系。进一步确定花木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内容与实施方式,继续实施案例,逐渐形成教学模型和教学策略。并对主题性阅读的评价标准与策略进行了一定梳理。
一、依托“送培下乡” 深层研究
设立了夏溪小学“送培下乡”培训点,带动周边学校,由导师壮亚芬、金磊、万银洁、张新东、裴红霞等组成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主题性拓展阅读的系列化培训,并围绕“花木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探索出了不同课型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课例。
二.形成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在课题课堂教学实践中和专题研讨中,创新低中高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活动组织与实施方式的研究。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文本资源,进行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设计,在整体感知、分块研读、语言实践、深化主题、综合运用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探索。
1. 教材的“1”拓展课外多篇
精读一篇花木文化课文,再略读多篇课外短文。由教材的“1”拓展多篇文本的阅读是常见拓展阅读整合途径。
【低年级教学模式】:
①积累背诵,内化语言;②提炼主题,拓展文本;③多样朗读 增强语感;④引起话题,美读升华;⑤一课一得 练习说话
【中高年级教学模式】:
①回顾教材,重温主题;②自读文本, 归纳梗概 ;③引起话题, 指向核心; ④比较异同 ,深入探究;⑤一课一得 迁移练笔
2.教材的“1”牵引一本书的阅读
有部分儿童读物的主题内涵会与教材中的花木文化主题内涵的吻合或相似,教师或学生可以及时把这些读物推荐给大家,形成共读一本书的阅读分享。
【教学模式】
①回顾教材,重温主题;②导读书籍,激发兴趣;③聚焦话题,过程指导;④成果分享,升华主题;⑤拓展创作,多种表达
3.校园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
【教学模式】
①创设情境,提出主题;②参观研读,合作探究;③交流感悟,诵读积累;④分享成果,文化认同
教学阐述:
第一环节,出示学校的一两处最引人入胜或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诵读相关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通过教师讲解或学生运用工具书来理解景观蕴含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语文拓展阅读实践主题。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观赏寻找校园内与本课主题价值相似的景观,摘抄积累,探究理解蕴含的道理,高年级并了解其出处。第三环节,交流所理解的景观教育价值,诵读相关成语、诗句、名言警句及出处。第四环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所欣赏的景观及词句,并向他人推荐或讲解一处景观。
4.班品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活动
依托花木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建设班级文化。我校每个班级都选择一种植物作为“班树”“班花”,且设计了以“班树”“班花”为主要形象的班徽,想以植物独特的精神品性来陶冶每位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的言行。古诗词的吟诵、积累和鉴赏,不同角度拓展阅读感悟一种植物的高贵品质,与语文学科课外拓展阅读的整合起到了循序渐进、推波助澜的教育效果。
【教学模式】
①头脑风暴,投票选择;②拓展文本,初读感知;③聚焦品质,话题交流;④提炼品质,设计班徽;⑤展示创作,评选最佳
三、策略
1.精简教材文本阅读
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对于我们语文教师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因为要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师生自主拓展的阅读教材,所以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和课堂教学流程的简约而开放有着更高的要求。
2.多载体选择教材
在花木文化主题拓展阅读教学中,主要组合大量的关于花木文化的散文、寓言、童话、诗词、诗歌等等文学类文本,也组合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如关于花木的广告信息、新闻报道等,还可以是关于花木文化的音乐、绘画、视频等,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整合综合性学习
由于我校地处花木之乡,还可以渗透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的综合性学习,即在组织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多样阅读内容,通过多种学习体验实践方式来最终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1)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中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
在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中不仅仅是开展文字材料的阅读,还可以围绕花木文化整合相关的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元素作为主题阅读的教材。而这样的主题阅读课堂因为形式的丰富,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2)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中延伸实践类综合性学习
如何使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也能走向开放的阅读课堂,随着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体验、实践、探究,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实践,把考察、采访、策划、设计、实验等体验性、实践性、探究性活动方式引进花木文化主题性性阅读,促进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究,在阅读不同载体中构建丰厚的认知,从而为最后的具有个性自主创新作了良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