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性阅读活动的研究》
学期总结
2016年2月—— 2016年 8月
本学期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体现人文性、工具性的花木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活动目标和内容体系。进一步确定花木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内容与实施方式,继续实施案例,逐渐形成教学模型和教学策略。在评价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探索。
一.营造“花木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环境
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营造浓郁的“花木文化”氛围,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积累,利用花木高贵品质来熏陶学生,使其更快地认同融入学校文化。
(1)解读景观花木文化
夏溪小学是农村花园学校,主要景观如流觞园、桂花园、睿智园等,各景点种植着主要植被,植被旁点缀着景观石,石上刻着做人、做学问的名言警句。花木景观文化成为中年级边观赏边阅读的一方阵地。
(2)打造“梅兰竹菊”主题性拓展阅读连廊文化。
学校选取了植物中最具育人价值四种花木“梅兰竹菊”, 长廊牌匾一面呈现高度赞叹四种花木高贵品质的成语,另一面呈现该花木经典成语的文言文出处,从而形成四大长廊文化主题。花木文化长廊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校高段年级阅读项目一个独特阅读阵地。利用校本课各班组织学生欣赏、研读长廊文化和各景观文化,成语、古诗、名言警句使学生做到朗朗上口,解析内涵,从而使花木文化内涵深入学生脑海中,同时国学经典的浸润也潜移默化。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因为专门描绘赞美花木文化各种体裁的文本并不是太多,可能在花木文化文本组合成阅读资源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以上花木文化主题的确立,并不是就教材论教材来确立主题的,而是尽量考虑阅读资源整合的开阔性,多样性。
依据各年级教材确立了花木文化核心主题,基于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课题组成员开始了构建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活动的目标体系与内容的研究。进一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总目标及各年段分目标,结合课题研究课例的教学研究,分年级展开花木文化主题阅读具体活动目标的制定,形成有序而螺旋上升的阅读能力、习惯等目标,目标层级细化。使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活动开展规范而合理,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二.形成花木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在课题课堂教学实践中和专题研讨中,创新低中高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活动组织与实施方式的研究。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文本资源,进行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设计,在整体感知、分块研读、语言实践、深化主题、综合运用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探索。
1.教材的“1”拓展课外多篇
精读一篇花木文化课文,再略读多篇课外短文。由教材的“1”拓展多篇文本的阅读是常见拓展阅读整合途径。
2.教材的“1”牵引一本书的阅读
有部分儿童读物的主题内涵会与教材中的花木文化主题内涵的吻合或相似,教师或学生可以及时把这些读物推荐给大家,形成共读一本书的阅读分享。
3.校园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
校园文化主题性拓展阅读出示学校的一两处最引人入胜或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诵读相关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通过教师讲解或学生运用工具书来理解景观蕴含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语文拓展阅读实践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