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溪小学校级教研活动记录表
|              |                          年级、班级              |                          三(1)              |                          听课时间              |                          2015、04、03              |         |||||||||
|              |                          执教者              |                          虞建强              |                          性别              |                          男              |                          教龄              |                          19              |                          职务、职称              |                          中小学一级              |         |||||
|              |                          科目              |                          数学              |                          章节、课时              |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                          |         ||||||||
|              评 价 指 标              |         |||||||||||||
|              教学             目标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         ||||||||||||
|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与             方法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         |||||||||||||
|              教学             效果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         |||||||||||||
|              教师             素养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         |||||||||||||
|              教             学             过             程              |                          一、复习(预习作业)               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0+30×3   42÷2-20        63÷7×4               20+30-40     160÷80×30    50+420÷70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2、在下面的○中先添上运算符号+、-、×、÷,再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40  ○  4  ○  2                 40  ○  4  ○  2                      40  ○  4  ○  2                 40  ○  4  ○  2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               ⒈教学例题: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2)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               为什么?应该怎么办?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讲述: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是要改变规定的运算顺序,就要请小括号来帮忙,因为数学上有个规定:括号内先算。               (4)提问:这个算式怎么改?请同学们算出结果。(板书)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5)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原先规定的运算顺序,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⒉教学“试一试”:               (42-18)× 30       95-(24+50)               (1)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2)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同学们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指定四人板演。               (2)在班内共同订正后提问: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注意什么?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说一说按照计算要求,下面的算式要不要加括号,怎样加括号。               (1)72-30+22          先算加后算减               (2)36+24÷6          先算加后算除               (3)58-6×7           先算乘后算减               (4)72÷2×6          先算乘后算除               指名回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它,会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六、板书: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0-20=30(元)           (50-20)÷5                       30÷5=6(本)            =30÷5                                                   =6(本)                            答:还可以买6本。              |                          |         |||||||||||
|              总             体             评             价              |                          (1)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数学情境则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一种原始的情境、生活的情境、游戏的情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我创设了小红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指导看图,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分部列式解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再通过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的方式,引出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究新知的新天地。反思:如果能利用课件或挂图给学生更直接更形象具体的感受,效果会更好些。             (2)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探究。例题不难,让学生“试一试”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了还给学生。在学生列出了50-20÷5这道算式以后,我又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比较,让他们自己发现矛盾,而后引出小括号这一新规定,使他们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观察后,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抛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与交流的空间,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过学生自己献策略,提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让他们亲身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求知欲,练习中让学生说一说按照计算要求,下面的算式中要不要加括号,怎样加括号?如70-30+22(先算加后算减),36+24÷6(先算加后算除)……这样的习题形式是比较新颖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括号的作用,又考查学生是不是会灵活使用小括号。反思: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