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What’s the matter?”一课教学思考
武进区夏溪小学 方静
教学内容: 译林版第四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 ?
(Fun time, Sound time and Checkout time)
英语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作为小学阶段刚刚起步的英语学科,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起适合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要求的课堂结构。 Unit 7 What’s the matter? 是表示感觉的话题教学。结合这次上的研究课,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以整体教学法呈现——英语教学情景化
呈现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利用学过的一首小诗歌热身,从谈论各自喜好的季节入手,教学新词“hot,cold”,同时又复习了3B中已学过的有关体育运动的单词,为下面教学中带着学生一起做运动做好了铺垫。学生很喜欢活动,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经过一系列运动后,他们确实感到hot,a little tired, 甚至thirsty……各种感觉都产出,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感受了新知,进而学生才可能真正理解新知,真正能够恰如其分地将英语知识运用于生活。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语言训练多元化
现代教育主张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起一个导演、裁判或帮手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游戏、演唱等活动,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侧重言语活动,即以对话为主,体现英语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日常交际语言的能力的思想。选用最常用的功能意念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组成真实情景,让学生模仿,表达思想,把动耳、动口、动眼、动手及动脑结合起来,动用多种感官去整体感知,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个个简单易学的顺口溜,再辅以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学生通过吟唱“chant”体味语言的内涵,不断地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有了提高。练习是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实际的一种训练。在巩固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逐渐减少了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根据屏幕显示试着独立操作语言。在整体朗读完单词后,我将Jim的头像模糊化,逐个出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在揣测人物的神情过程中,运用并拓展了所学的语言。
三、自主交流——英语教学生活化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营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我竭力为学生提供真实或逼真的言语交际情境,把整个教学过程搞成近乎实际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学以致用,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自由活动中,学生学会灵活应变,学会创造,学会独立学习,而且在交际和角色表演的活动中,由于学生有了极大的自我支配权,教师的权威性被淡化。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让学生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中,学生在通过看图说话进行模拟性交际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让他们邀请朋友外出郊游,将语言拓展,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空间。
我总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的一切活动都应服务于学生。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给他们自主探究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应是我们每个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我将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