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笔帽》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
武进区夏溪小学 丁小英
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孩子的折纸兴趣,启发孩子想象力为主,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思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应当为孩子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内容,并能将这些内容与孩子的实际能力相联系,用不同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相融合,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帽是非常实用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孩子对生活中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我选择了《折笔帽》这一活动中,来引导孩子制作、装饰,在整个活动中,孩子的兴趣浓厚,能自主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同伴的合作完成作品,体验到了成功感。
回顾活动,主要有以下成功之处:一、活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个成功的活动,一定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笔帽是孩子生活中十分实用的学习用品,这既与劳动教育相适宜,又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与水平。二、探索学习助推自我建构。在引导孩子学习制作笔帽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启发探索的方式,让孩子自主去发现笔帽制作的秘密。这样的想法也源于对孩子的观察,首先我出示笔帽,让孩子观察,猜测的方式来发现笔帽是怎么做的。可是很多孩子都无法发现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就启发孩子可以拆开来观察,通过孩子自主的拆,我继续追问孩子,较好地唤起了孩子的已有经验。有效的启发,提问,追问等较好地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孩子也通过自主的学习制作成功了第一顶笔帽,但是,孩子做成的笔帽大小、高矮不一,看到此情此景,我并没有直接让孩子讲述自己的发现。而是通过展示不同的两顶笔帽,请孩子观察有什么不同,并思考原因。通过观察与思考,孩子充分地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发现了笔帽的大小和纸张选择大小有关系。在孩子表达有困难的时候,我及时地通过演示,帮助孩子感受过程。在探索笔帽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孩子学习的助推者,当发现孩子在学习中又困难和需求的时候,就及时通过提问,追问,材料呈现、演示等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而让孩子始终沉浸在自主学习的快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