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开始,我以校园建筑中的方形和圆形柱体结构的照片导入,让学生说说这种结构的作用,再提出疑问,为何柱子有的做成方形,有的做成圆形,从而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物体承受力大小可能和形状有关。接下来,我给出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实验前我比较注重几个实验细节,例如:不同形状的纸筒在折叠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在测试承受力的时候,摆放书本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为何要轻轻地放,为何要中心对齐地摆放?让学生自己思考这其中的道理,科学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全班每组完成测试后,我对每组的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形成全班的大数据,从中分析实验结果。这个过程也能让学生学会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总结。
学生折形状探究后,我又通过对鸡蛋壳进行测试,让学生发现蛋壳的形状有着巨大的承受力,学生感到更加惊奇,课堂效果达到高峰。最后,再次联系生活,不同的形状在建筑物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引起他们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承受力大小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与物体形状有关问题的探究欲望。在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敢说自己的想法,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难免会出现学生自己玩的问题,这对教师的课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上课开始讲述实验的第一部时提出问题开始,向学生渗透一种提问题的意识。教学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试验和思考加以解决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