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 隔
林亚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看一看、数一数、 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出相关的两种事物之间的规律,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间隔排列现象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间隔排列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规律产生的原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和学具准备:课件、正方形和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接触规律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间隔着一个排列,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间隔排列(板书)
二、自主探究 ,体验规律
1.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
小兔们听说我们今天要来找规律,已经在他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1、你能说一说图中的小兔子和小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在花园里,你还能从图中找出其他像小兔和蘑菇一样排列的组合吗?我们发现了小兔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夹子和手帕一一间隔排列,我们还发现了木桩和篱笆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2)小兔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各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请同桌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两端物体 | 个数 | 中间物体 | 个数 | |
第一组 | 夹子 | 手帕 | ||
第二组 | 小兔 | 蘑菇 | ||
第三组 | 木桩 | 篱笆 |
2.寻找两种物体之间的排列规律。
仔细观察黑板上两种物体的个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预设:兔子个数比蘑菇多1(还可以怎么说),木桩根数比篱笆多1(还可以怎么说),夹子个数比手帕多1(还可以怎么说)。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两端的物体的数量比中间间隔的物体的数量多1个。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为什么两端物体的数量和中间物体的数量相差1呢?我们随便找一组间隔排列来观察一下,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办法证明吗?先圈一圈,再说一说。把我们得到验证的规律再说一说吧!
三、解决问题,拓展规律
1.解决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不但拥有聪明的大脑还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知识更要用知识,你们敢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迎接老师的挑战吗?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2.拓展规律
小组合作:把正方形和圆形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正方形有5个,你会怎么摆?最多可以摆几个圆片?最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冲突,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在体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升华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直在找规律,而且找的是一一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说说你们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吧?
是啊,其实有规律的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的规律,并且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老师希望你们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