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术沙龙研讨记录(第三周)
研讨主题:低年级的计算教学
中心发言人:吴海燕(观看视频资料)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
研讨过程:
一、 观看视频资料
二、 教研组成员交流、研讨
丁小英:新课程改革以来,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方式上,我也有了一些改变。我认为在具体的情境中计算,势必要减少单纯的计算练习题。但是我知道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然要依赖学生一定强度的训练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我非常注重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练习,特别是在新授后的练习课上,一定补充题目来弥补教材练习的不足。还有一个关键是口算训练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不能一蹴而就,更加不能为应付考试而搞突击训练,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沈美芬:听了《隔位退位减法》这个片段,我认为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而一年级计算教学则是计算教学的起点,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坚持 “数群训练” ,有效“互动交流”,激情 “趣味练习”,让孩子愿学,乐学,会学,提高计算能力。
朱建琴:平时我在“隔位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中,发现所有问题的关键都指向——“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是0,怎么办?百位是0又怎么办?”在学生交流中追问“9”是哪来的?用以进一步加深对隔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但往往由于学生是二年级很难说清楚,所以在学生探讨时我适时揭示口诀:“数字上有‘· ’少掉1;0上有‘· ’看作9”,用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徐晓阳:一、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把差异变成教学的资源是我应该思考的问题。二、在学生集体作业中由于部分学生没能认真听因此作业较慢,过长的等待耗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还需动脑筋想办法提升课堂效率。
路婷:在早春的乍暖还寒中,我们数学教研组迎来了新学年的第一次沙龙,老师们在这里认真地观摩了华罗庚小学教师教学的隔位退位减一课,让大家都眼前一亮,收获很多。本课的三个亮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第一,在计算课教学中,我们以前经常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认为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本课反其道而行之,以复习旧知入手,学生回顾了退位减法的算理,为新课做好了铺垫,架起了桥梁,引领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知。第二,本课重视学生的眼脑手合一,在解决本课的难点——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时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老师通过学生自己拨计数器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退位过程,很好的克服了难点。同时在解决试一试1000—537时,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尝试笔算,而是请几位同学扮演数宝宝表演退位的过程,非常富有童趣,并且能引领学生们思考其中的算理,可谓用心良苦。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捕捉生成资源。在学生尝试计算例题时,有些同学出现了错误。教师并没有轻易放弃这些错误,而是把它们例举出来,让其作为生生评价的内容。学生们找出了其中的错误,同时也明确了在计算隔位退位减时应注意的问题。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会继续探索计算教学的方法和智慧,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