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秋天》有感
夏溪小学 夏海燕
首先我觉得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是做了精心准备的。(1)课前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背有关秋天的古诗和成语(PS:个人觉得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不是描写秋天的古诗),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氛围。(2)在导入课文时,教师出示了一组有关秋天的图片,所有图片都是和即将学习的课文有关,图片不但美,而且在每一幅图上还随图出示了表达这幅图意思的成语。学生边欣赏图片边读出示的成语,学生看到那么美的图片,既对下面将要学习的课文有了直观的感受,对于出示的成语,即使有一些意思不太明白,通过图片也理解了意思,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可谓“一箭双雕”。
其次我觉得授课教师对《新课标》的研读也是很深刻的。(1)教师在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也是围绕《新课标》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初步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教师第一课时的目标设计在课堂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从学生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也能看出来。(2)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紧紧围绕《新课标》对中年段的要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课堂上,理解词语学生有很多种的方法,可以换自己理解的词语,看图,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象等等。可见授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培养了学生很强的能力。
我的一点小小想法。作为中年段的学生,我觉得用好工具书是必要的,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获取知识应该是很有效的,查字典也是学生的一种能力啊。《新课标》中也有说明,那么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理解一些词语呢?个人觉得课堂上学生对“井井有条“一词的理解不是太准确。
总而言之,吴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本班的实际,开展更高效的学习,营造更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