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周数学教研组学术沙龙记录
研讨主题: 朱乐平《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研讨形式:观看视频资料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
研讨过程:
一、观看视频资料
二、教研组成员交流研讨
严小慧:今天的数学教研活动,由特级教师朱乐平主讲,他大致围绕2大块来讲解,就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这一部分分为4个小点来讲述:①知识与技能②数学思考③解决问题④情感与态度这四个小点最终的目的都是未来更好的培养学生会与人合作和培养良好的数学交往能力,进而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标准中》,“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这一部分也分4小点来讲述:1、图形的认识2、测量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4、图形与位置。 这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思考,然后根据自己想到的方法去测量物体,学生是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更好地、大胆地开发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金美萍:我觉得真正的新课程产生于教学活动之中,我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通过评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新图形时觉得学习不仅仅是死板地掌握知识,而是具有趣味的。就这样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培养了他们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往能力。
路婷:今天,朱乐平老师引领我们从四个方面解读了课程标准对小学空间与图形的目标和要求,突出了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性。讲座中的很多课例让我们收获匪浅——片段一:认识厘米这一课,老师没有直接引出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而是放手让学生用身边的不同物体去量数学书的长度,让学生感知可以用不同的物体去测量数学书的长度。学生总结出长东西去量,数量较小;用短东西量,数量比较大,从而比较得出用直尺量比较方便。这节课,学生通过经历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比较得出用统一度量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重要性,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片段二:认识前后左右方向。老师设置了游戏:摸摸你的左耳,耸耸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等活动。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肢体,肢体的活动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设计得非常巧妙。
陆常红:结合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的目标,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探究性活动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只适合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注意加强学生理解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变换、推理、设计、欣赏、表达与交流等多种方式,更好的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发展其空间观念。
沈美芬:今天,我们听了特级教师朱乐平的讲座《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朱老师的讲座不拘一格,讲解时,刚柔有度,总是令人有意外,却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感悟到很多。他的讲座更像是生动课堂,巧妙的让我们变身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会令学生产生怎样的感受,引起自己的反思。
虞建强:“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们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等。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
吴海燕:朱乐平老师在讲解厘米这堂课开始的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效,而且实用。我在上课时虽然也讲解到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历史知识,但它的重要作用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通过这个活动,教师无需多说,但长度统一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
徐亚娟:今天听了朱乐平教授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材解读,通过学习,我更清晰地对小学各学段的空间与图形的编排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按点、线、面、体系统几何应该先学平面图形,再学立体图形。但是考虑到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分析,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因此,教材在编排这些内容时,没有受“空间与图形”内在逻辑结构的制约,而是采取了“体——形——体”的混合螺旋编排结构,即先直观立体图形,然后借助立体图形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在学生较深入认识平面图形特征后,再安排立体图形的特征探索以及面积、体积的计算。其次,朱乐平教授能结合具体事例与理论相结合,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通俗易懂,同时对我今后对教材的把握有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汤锋霞:今天下午两节课后,我们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全国特级教师朱乐平关于《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录像,收获很大。朱老师就数学课程标准中这一内容的总目标和各学段具体目标进行了深刻阐述。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测量时,由于单位不同,给人们的交往带来障碍,因此探讨统一长度单位具有非常的重要性。在第一学段,教师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身边的小棒、铅笔等,进行测量,注重让学生感受实际意义,通过探索,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朱建琴:特级教师朱乐平结合教学片断进行讲座,如在学习“认位置”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或者是什么物体,然后引导大家判断说得是否正确。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观察、讨论、判断,通过比较,感受物体的位置是相对另一物体而言的。这样,合作探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徐晓阳: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活动(学生数学的思维活动、学生的肢体活动等等)这样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提高学习兴趣,又理解了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