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学校教研>>教研动态
数学教研组学术沙龙记录((第十三周)
发布时间:2010-12-1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ylx


            数学教研组学术沙龙记录(第十三周)

研讨主题: 徐长青《问题反思性的探究问题

研讨形式:观看视频资料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

研讨过程:

一、观看视频资料

二、教研组成员交流研讨

吴海燕:听了徐老师的讲座我非常激动,徐老师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他的方式方法既有趣又实用,不愧是一位特级教师,值得我认真学习。

沈美芬:今天,我们继续听了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讲座收获颇多。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严小慧:今天的数学教研活动,我们继续听了由徐长青主讲的,关于《问题反思性的探究问题》的讲座。首先,他以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来开始今天的讲座。他更多地强调课堂的重要性。他说道:课堂应少一点句号,多一点问号。的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以问题作为开始,再以新问题结束,去进行探索。课堂教学要按照“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去思考和反思,课堂应该是有深度的。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要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数学看数学,必须建立大数学观、大课程观、大课堂观。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用数学”,“用”就是探究活动,课堂上的学会不意味着实际问题的解决,只有将数学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去,数学才赋有生命的意义。

金美萍:在听了徐长青老师的讲座后,我马上就联想到了自己教的孩子们,小孩子特别愿意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能干,所以今后我的课堂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我的数学课堂创生出更多的智慧。

路婷:徐老师将基于最近发展区域的思考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说明,他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课堂的本质就是创生智慧,重视起点,引导方向,承认差异,课堂上应有望远镜和显微镜。他很欣赏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就应该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经过成人指导可以达到的区域,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数学简单但不肤浅数学是简单的,是一切科学变得简单,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而自由。在教学中”“4+3=7”“4+3-1=6”是简单的,但理解其中的1( 指出是多余的角色)是不简单的。我们的数学只有简单,学生才有开始的可能;我们的数学只有简单,学生才有进入的可能;我们的数学只有简单,学生才有交流的可以;我们的数学只有简单,学生才能萌生中更多想法,这些想法是我们课堂研究的宝贵资源。创设无意识简单的情境,引导学生有意识和深刻思考的过程这就是教学。

虞建强: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做与学、学与问、做与问相互交替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向自己学习和挑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主动提问,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问好连续不断出现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

陆常虹:听了徐长青的讲座后,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问的对话变为智者问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

作为教师,你给学生什么?这是工作第一天我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从那天起,我就不断思考、实践,试图给出一个最完满的回答。不同的阶段,我曾给出过不同的回答。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给出的回答是:教师要给学生以智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