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有多高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对策:
  在实践中体会比的应用。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根米尺、2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皮带尺
  教学预案:
  一、问题引入
  1、 师: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2、 检查各组准备情况,用具是否齐全,并作适当调整。
  3、 讨论:要使室外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二、实践活动
  1、量一量,寻找规律
  (1)量同样长度的竹竿的影长
  动手操作:在太阳底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
  注意:在测量竹竿的影长时,各小组必须同时进行操作。
  (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同时测量几根同样长的竹竿,其影长是相同的。
  2、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
  学生动手实践,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记录在表里,并计算比值。(测量时都取整厘米数,竹竿与影长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师:比较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交流,从而发现规律: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上面的测量和计算结果的结果,推想一根3米长的竹竿,当时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长是多少?学生进行交流。
  根据高度与影长的比确定这里的影长大约是3米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算出结果。
  4、能根据上面的发现,想办法测量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吗?应该准备哪些测量工具?在小组里交流。
  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量出它的高度和影长,在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在表格里填写测量的数据。
  师:你能算出大树的高度吗?学生进行交流。
  在计算时,可以先算出竹竿与影长的比值,在仿照上面提到的方法求出大树的高度。
  师:在测量时为什么我要强调同时测量?
  从中体会到数学方法的严谨性与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实际运用
  1、校园里还有很多比较高的物体,还能测量出楼房、旗杆等的高度吗?
  与学生一起测量旗杆。回到教室进行推算。
  2、师:想一想,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数的影长。这样计算出的结果还准确吗?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意义的数学实践活动课,这节课上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收获?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