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随笔(一)
金菊芳
综合实践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我们的研究、实验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只要以开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来进行研究,一定会展现独特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同时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课程,以满足新时期下,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的课程论,它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又不同于结构化、知识化的综合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它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整合性和全程性等明显特征。
综合实践课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会服务和探索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塑造完美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知识为基础,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强化学科课程中缺乏的生活教育,环境教育等。
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可操性: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有力保证,从“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出发,力求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首先我将全班分成4组,分头合作查找资料(搜集资料的图片),组内同学整理资料,形成材料,(手抄报、单页材料等)。
然后,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师生一起着手开展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密切关系的浓厚兴趣。
再次,上好综合汇报课:生汇报组内已经形成的材料,以及校外调查流程,并依据评奖机制进行奖励(优秀小组奖品是笔记本14本,奖励两个小组)。
最后,根据家乡现状,上了一节汇报课,倡议学生为创绿色校园出力,并抒写环保征文。
综合课活动方式有自主性和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在方式上强调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探索欲望的活动形式。强调 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既有个人活动,也有小组活动。总之,在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方式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学生。
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问题解决式、主题研究式学习活动,并充分利用和开发我校及周边社区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调查、归纳及发表和讨论等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养了积极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使各门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在实践中得到综合运用。
课题研究随笔(二)
我们都知道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离开了课堂谈不上教育,尽管综合实践的外延早已超出课堂,然而学生问题的由来及筛选,关于问题的讨论及制定相应的计划,特别是问题结果的汇报是不能离开课堂的。综合实践课千头万绪、无所不包,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实验老师怎样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应激能力、生成意识能力和筛选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要遵循这几个原则①着眼生活,②立足兴趣,③依托学校资源,④体现综合。特别是要注意课堂提炼的有价值问题如果与俱乐部活动相关,要充分发挥整体的优势作用。努力构建“10﹢30”的高效课堂模式,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让孩子在参与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因此活化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大力气,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的研究课。
(1)重视培养学生提炼主题能力。发现问题的是指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信息的能力。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培养学生提炼主题能力,
(2)重视提高学生设计方案的能力。
我们强调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要让学生首先学习设计方案,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适当指导,学生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实施步骤,最后实验验证、完善方案。整个过程以学生的积极思索、亲身经历为主。研究发现,这个环节要求给学生充分自主支配时间和材料的权力,引导他们从已有经验入手,围绕想解决的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只在学生认为的难点处作适当点拨。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这样有利于增强实践的目的性、计划性、实效性。
(3)重视采用激励性评价。我们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的原则,不仅注重孩子们实践活动的结果,更重视了对过程的评价;不仅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的体验,更关注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我们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还在小组内开展互评。教师常常采用的激励语言是:你真了不起!XX小组设计的方案很详尽,XX小组研究十分专注等。
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们课题研究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能力明显增强,情感日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