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所在的夏溪镇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素有“花木之乡”的美誉,而我校楼台亭阁、花木扶疏,可谓“满园春色”。我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方优势,以花木为锲机,以花木为文化,带着学生走进花乡,看花、识花、品花、养花、护花,既活化了教学课程,也在美化与深化中闯出了一片天。
一、看花识花,在大自然里感受美
春天,黄灿灿的迎春花开了,密缀枝头,花形如金钟,这里一丛,那里一簇,经月不凋;教学楼后面那几棵高大的紫叶李,花开了又落了,淡淡的粉色,轻悠悠地飘下,铺了一地,这不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夏天,睡莲花开,楚楚动人,在一池碧水中宛如脱俗的少女。秋天,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桂花的甜香;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菊花了,花坛里一团团菊花密密的排列,什么白菊、墨菊、龙须菊,或仰或椅,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冬季是腊梅花开得最茂盛时,那点点黄花盛开在凛冽的寒风中,好像许许多多的小蝴蝶在空中展开着黄色的小翅膀飞舞着,使人不禁想起“凌寒独自开”的诗句。还有什么杜鹃、紫薇、月季……各种树木也丝毫不甘落后,春天垂柳碧绿,秋日枫叶火红,它们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同五彩的画卷。在这样的日子里,带着孩子们走出去,看一看花花草草,认一认各种花木,冲击的不仅是视觉的,还带来心灵的快感。孩子们带着好奇心,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习作的材料。利用环境的优势和学生对花木比较熟悉的优势,我指导学生连续观察某种花木或家乡一年四季的变化,写出了一批充满童趣、情真意切又富有浓厚花木文化色彩的习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品花解花,在书海中深化美
《槐香五月》是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教学这篇课文时正是槐花飘香的五月,村子口、大路旁、池塘边,不时能看到那白茫茫的一片。于是,那一束束白生生的槐花,便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了浓郁的花香之中了,孩子们带着几许兴奋几许陶醉品读着课文,他们俨然成了课文中槐乡的孩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与花木有关的美文名篇多不胜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广玉兰》、《咏梅》……我们完全可以将课文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了解感悟樟树拒虫的高贵品质,感受广玉兰的洁净、高雅、幽香,体会梅的傲霜斗雪……这样,不是比单一的书本更生动?
不仅仅是课本上,古今中外,多少名人雅士钟爱花草树木,寄情山水田园,留下许多千古名句,如晋陶渊明爱菊,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北宋文与可爱竹,擅长画竹,因而有“胸有成竹”之典故。于是,孩子们不再满足于课本上仅有的美丽文字,他们通过课外书、甚至网络了解更多的与花木相关的知识、人物与趣事,诵读许多耐人寻味流传后世的诗词歌赋。菊花的傲霜怒放,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仙人球的坚强不屈……在孩子的眼里,那一花一草都是有情的,那一字一句都是有味儿的。我们还通过读书交流会、班会等交流形式,利用班级板报、橱窗等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融合提高。这些丰富而优美的自然资源不仅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汉语言文字中蕴涵的美,更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了教育和熏陶。
三、养花护花,在活动中创造美
1、形成花一般的美丽言行
学校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它对学校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我们积极开发校园文化资源,让校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个角落说话,对队员的环境品德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春天到了,针对学校一些花木的损坏情况,我班开展了“护花护绿行动”,开展了花木挂牌活动,如:“小草青青很美丽,请君为我绕一绕”;“我和你一样有生命,你和我一样很美丽”等等。还在校内成立护花岗,于早晨、课间、中午、傍晚,在校园中巡视、检查,看到有人随意践踏草坪等违反校规等行为进行监督批评。还向社会宣传环保的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展环保活动。队员们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每年“六一”花展是我校举办的大型活动,孩子们利用课余的时间种花、养花、施肥、管理、记录,体验着成功或失败的苦乐酸甜。“六一”儿童节时,他们将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带到了学校,什么凤仙、月季、玉树、仙人掌……尽管没什么名贵的花草,可也是枝繁花茂,抒发了学生们如花一般的美丽言行,如花一般的美好心灵。
花木文化与学校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与不同的人交流合作,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更懂得了对他人尊重、理解、支持和宽容,团队意识也增强了。
2、美丽,艺术创作的源泉
在我的办公桌玻璃台板下,压着一大幅用彩色绒线绕成的月季花卉图案,一片片葱翠的绿叶,几朵粉红色的月季花张开了层层的花瓣,露出嫩黄色的花蕊,旁边一朵白色的花骨朵含苞欲放,花儿栩栩如生,在黑色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这是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美。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艺术之美能够把学生导向求真、为善、尚美的境界。
校园里的一花一草都是美的,都是孩子们艺术创作的源泉。在我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手工制作赛、“六一”花展等各项活动中,“花木”成了重要内容。“花木绘画”、“绒线绕绕”、“树叶贴画”、“叶脉书签”,还有别出心裁的“干花装饰”……孩子们在花木的艺术天地中尽情畅游,用耐心、细心和精心浇灌美的花朵。目睹着队员们的作品,我由衷地赞叹我们的孩子无限的艺术想象力和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了健康和谐的文化艺术氛围,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