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学校教研>>教学反思
《根和茎》教学随笔
发布时间:2010-01-2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李国文


《根和茎》教学随笔

上个星期我执教了《根和茎》一课。在实验设计环节,除了教材的方法,孩子们还想到了两种。孩子们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整个过程出乎我的预料。方案及随之而来的质疑都在我的预设之外,是在课堂里生成的。虽然他们的方法还存在问题,不够严密、甚至不够科学,但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动了脑筋的,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质疑的孩子思维也是很缜密的。孩子们的能量真的很大!他们真的能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研究、去发现。    

    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经历根的吸收水分的作用和茎的运输水分的作用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是根的实验设计、改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将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将讨论方案、制定计划放在课堂上进行,而将实验过程及观察放在课外进行,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完成,没有考虑进行实验现象及结论的交流。但是,学生在做了实验之后却表达了较为强烈的交流愿望。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第二课时的交流。学生的态度与要求令我产生了极大的欣喜,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小组交流中,有一个小组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孩子说:“……没放植物的杯里的水比有植物的杯里减少的水少一些,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这时有孩子提问:“你们是怎样观察的?”“我们把它拿出来再比较。”那位孩子有疑问了:“……万一是因为你拿植物的时候根会把水带走,是带走的水才说明根会吸收水分这个结果呢?”发言的孩子想了想,说:“我没想到。我不知道。”我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对这些孩子,对这样的课堂,我怎能不满怀欣喜?欣喜之余,我在想,我们的确应该关注孩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