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8的乘法口诀》随想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本节课丁老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教学时,丁老师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由于在学习了1到7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完全有能力编写口诀的。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挑战,从扶到放,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几句口诀的编写,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口诀是否正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中,自主探索无疑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植根的土壤。从一开始,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的发现,把学数学变成了“找数学”,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注重了口诀记忆方法的多样化。
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理解和记忆口诀。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在这节课中,丁老师采取了玩对口令的游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口诀。孩子不但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对他们更有挑战性。在练习中,也相应的加入了摘苹果的游戏。传统的口算教学一般是枯燥乏味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采用游戏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很乐意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三.注重了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丁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人人参与数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并让学生在生活找乘法算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把简单的算式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思维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对学生有困难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评价,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应该说对一个初接触小学数学教学的丁老师来说,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内容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巧妙的将一节数学课赋予足够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还有不尽完美的地方,如由于前面时间的调控不好以致让学生做的游戏才开了个头却没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兴趣才提高,一下又掉进咕隆的感觉。如果老师能够把前面环节灵活点拨一下留下足够时间使后面环节的火候更到位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