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金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觉得金老师把传统的守住了,把现代的有机渗透了,这就是一节好课。具体体现为如下几点。
1、“做数学”是孩子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金老师用分饼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创造出二分之一;又通过同样的学习方式用不同的图形创造出缤纷多彩的几分之一。如果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上的活动,我们还不能说是创造,金老师又及时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反思,让孩子在反思中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成螺旋上升态势。例如“分一分”金老师让孩子“回想一下刚才是怎样得到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的?”当一位学生对“平均分”的表达只是意会却未能言传时,金老师追问“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让孩子自己提升同伴的回答,点明“平均分”;创造出1/2后,金老师又问“为什么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1/2表示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结论。
2、课堂教学扎实有效。例如教授分数的读、写法时,金老师先请学生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师再一一解释;叫学生集体读后再集体读。这样的细节没有花架子,目的就是使每个孩子掌握分数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扎实的双基,才带来练习中的成功。
3、数学思想渗透是本节课最亮的亮点。
金老师对“创造几分之一”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我耳目一新。通过对一张长方形纸张对折1次、2次、3次、4次后,分别能得到它的几分之一的研究,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规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剥离外表凸现分数本质,让孩子真正领悟分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