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学校教研>>教学反思
“及时雨”
发布时间:2011-02-2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吴建平


“及时雨”

——听张春方校长的课有感

今天我们听了张春方校长的《少年王冕》第一课时的教学,受益匪浅,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张校长上的课“扎实”。张校长开始时让学生和他一起书写课题,解决了“冕”这个生字的写法,顺势进行了解题。这没有像有些老师那样有很长的一个导入,让学生扯得很远,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接着进行检查预习情况,幽默机智的语言,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这儿还详细谈了预习的方法,这是让学生非常受益的,我们知道一旦学生掌握了方法,那比老师讲有用多了。另外让学生分段之后,归纳段意,然后把段意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读一读,这有效地照顾了全体学生,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归纳段意不成问题,但对于那些后进生而言,这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认为张校长的课上得扎扎实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次,张校长的课设计得很“巧妙”。比如: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篇课文比较具体的主要内容,其中用到了课文中的全部生字,但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全部换成了拼音,让学生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把拼音换成文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张校长在这里设计得非常巧妙,把默写、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合在了一起。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让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有了把握,一举两得。

另外,张校长的上得很“精细”。在讲解第一段时,指名读时让学生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下来学生回答出两层意思,一是王冕所处的朝代,二是王冕家境贫寒。但是还不满足,让学生进一步地挖掘出王冕的籍贯,“籍贯”这个词对小学生来说,不太了解,这时张校长对“籍贯”一词结合课文进行了点拨,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籍贯”原来指一个人的老家。所以我想我们课堂上要照顾到学生知识的“盲点”,有时不能一带而过。

最后,张校长的课解读很“独到”。在讲解第二段时,讲到王冕很懂事的那段话,这时出示了原作《儒林外史》中的原话,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话与原话进行比较,学生发现原作用词更加准确,从而让学生对吴敬梓的敬意油然而生。这时让学生讨论是真闷还是假闷,是真快活还是假快活,学生联系上下文各抒己见,最终明白了是真闷真快活。

通过听了张校长的这堂课,我抑止不住上课的冲动,回校后,也用这一课进行了公开课的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