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听课反思
汤锋霞
在学习三位数的进位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进位加和三位数的不进位加的基础,学生对于笔算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在新课教学中,金教师首先用学生熟悉的借书统计图导入,让学生根据其中的信息自由提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进位加时,教师精心设计,安排了两个重要环节。第一次闯关:解决要求一、二年级一共借了几本书?怎样列式?并提问:在计算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从而知道这道题和我们刚才做过的复习题一样,需要“满十进一”,只不过刚才是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而现在是十位上满十了,就要向百位进一。接下来的《难上加难》环节。通过完成“试一试”。观察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在随练本上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突出重点这道题要连续两次进位。让学生完整叙述计算过程。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理清算理,掌握计算法则,而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如何计算,死记法则,而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这是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通过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整地说清解题过程,一方面是让学生理清算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时候,我往往会急于帮助学生说,代替学生说,其实学生完全有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这完全要比老师自己说出来的效果好得多。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比较一次进位和两次进位的不同点,让学生更好地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由“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归纳为“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小结计算法则时,教师没有单调地把计算法则说几遍,而是把它编成了儿歌,和学生一起拍手唱儿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学生也不觉得枯燥了,也很好地掌握了三位数的进位加。
在设计练习时,层层深入,并创设给大树治病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在计算进位加时要特别注意进过去的小1不要忘记加上去,最后让学生挑战三次连续进位的加法,学生根据相同的算理基本都能挑战成功。
在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通过谈收获和体会,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回顾了自己的课堂表现,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内容上说,虽然进位加是一个难点,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注重细节,学生就可以有条理地掌握计算方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生年龄小,理解水平相对较低,且又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和枯燥。教师如果一味地传授知识,讲解理论,学生只能在“要我学”的压力下被动地无奈地接受知识,学习成了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教学中若能从细微处着手,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境界,从而乐于思考,自己发现教师所教的原理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