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了管春娣老师的《春笋》一课,觉得有这样几个优点:一、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字词。“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教师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二、借助实物突破难点。管老师借助纸和笔演示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是多么的不易,然后让学生体会春笋的精神品质,为学生理解做好铺垫。三、充分发挥学生联想。教师问:春笋出来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看到了大熊猫、有的说看到了粉红粉红的桃花,有的说看到了像棉花糖的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