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语文校本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是“课内读写结合”,这个主题从上一学期一直延续到了这一学期,是大家在新教育实验中关注的一个重点。围绕这个主题老吴执教了《秋天》,但上下来后,他自己并不满意,觉得有些遗憾。因为他根据课后的练习设计了随堂练笔,本打算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创作并点评,但这一设想没能在课堂上落实。
大家听了他的反思后,为他找原因,给他提建议,研讨将近一小时,但仍觉得时间太少,没能让每一位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在上传的听课随笔中呈现各自的思考也是一样。
而这一堂课留下的遗憾也引发了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教材的处理上是否做到了合理剪裁?
教材的处理如同衣服的剪裁,简约的地方简单处理,精细的地方精讲细做。而我在教学中往往无法做到如此果断。常常是什么也不愿舍弃,生怕丢了哪个重点,错失了某个训练的良机。在这样的心理指导下,剪裁出来的衣服自然会走样。事实上,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训练目标都有侧重,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也因文而异,因此在教学如果我能认真解读教材,合理地制定一课时里应该落实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该舍弃的舍弃,该精讲的精讲巧练,我想,学生们每堂课就能做到一课一得,本年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就能得到落实了。
每堂课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遗憾,而这些小小的遗憾也给我们留下了启示,引发了我们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