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今天听了许荣美老师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觉得这节课成功在这些地方:
1、课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老师课前能围绕这次研究课的主题“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精心设计教案,进行合理的预设。
2、紧扣“神奇”展开教学,以作者的情感深化为线索来感悟。通过语言文字去品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3、教师能结合作者的想象,让学生选择一个画面,写一写柳树的传奇故事,来感悟这棵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想象柳树历经的种种磨难,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交流时,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扎实的文字功底,很出采。
4、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教师在这儿设计了一个朗读接龙的游戏,让学生从不同的情怀、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生存三个方面联系课文内容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朗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