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市级课题>>利用花木文化资源打造学校诚恒文化的行动研究>>理论学习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2-10-30   点击:   来源:百度文库   录入者: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所认同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它对师生行为的规范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它是学校历史文化底蕴、道德规范、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精神追求的整体体现。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以人为本”提升学校管理的核心动力。它指向的管理和教育模式的基调是"自律;向上"。其核心是做"有品位的文化氛围",目标是促进全体教师的成功和学生的个性张扬及全面发展。
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和教育是低层次的,是简单重复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校园。
三、校园文化的特点
1、发展的渐进性。小学校园文化不应是一种静态的,它应朝着一定的目标不断迈进。
2、以人为本的科学性。学生和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既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以他们的发展过程为主要文化元素。学校管理应以教师发展为核心,大力发扬民主精神和民主氛围。
3、校园文化是一种发生着的状态。这个状态以鲜明的、特色的、教育的、美化的环境文化为基础,以师生具有活力和追求的精神文化为内涵。这些都洋溢着校园的活力、美好、和谐和梦想,有一种催人奋进、令人愉悦的幸福感、成就感。
4、校园文化必须有一个特色鲜明、具有个性的文化主题。学校所有文化元素、文化活动必须围绕它展开和萌发。
5、校园文化初期的建设必须注意文化元素的统一性、布局的一致性、主题的突出性。为了保证达到一定的审美需求,一般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和一定资金支持。
6、校园环境文化是基础,是载体。学生教师活动的行为文化是中心和重点,也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和难点。这就对校园的人的修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期盼。
四、小学校园文化中的环境设施文化
       校园环境设施文化属于校园物质文化范畴,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基础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式。校园环境设施文化中的每一个实体、元素,以及各实体元素之间结构的关系,要集中突出地反映某种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追求(校园文化特色和定位)。注意硬件设施文化的统一性、简洁性和一定审美要求。
1、校园建筑与布局
"建筑是一种艺术",校园建筑更要体现出艺术性。不但要体现出典雅、鲜明、协调、新颖等艺术风格,更要富有教育意义、文化特色。
2、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
     校舍内部陈设包括室内外墙壁,走廊墙壁的利用,橱窗、挂像、警示牌的布置,教师办公室的装饰与布置,各专业部室的合理位置和内部布局、陈设、装饰等。
校舍内部的陈设应做到:精、准、美。
精:橱窗的内容,挂像的选择等应精选、简洁。
准:校舍内部物品摆放、悬挂的位置要准确、醒目。
美:校舍内部的陈设应与校园的布局和谐、统一,要规范、协调。
      3、楼层大空间的公共场所功能化利用和布局装饰。这个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校园文化主题的形成
      校园文化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这就是校园文化主题。校园文化主题将统领所有校园文化的设计和创建。
      校园文化主题关键是要把自己优势和新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凝练提取。校园文化标志性图案和建筑是必须的,需要一个艰难的创建和选择性过程。
      展示校园文化主题的形式有形象设计、景观、园林、雕刻等。
5、校园的绿化与美化
      好的学校要像花园一样美丽。一位教育家说: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办学资源,它对学校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着潜在的作用。
      美化主要靠教师的管理和自我精心设计,校园、教室、部室、办公室的美化要做到净化、绿化、整洁化、常规化。好环境是教师创设的保持的,这需要集体精神和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所有物件和家里一样干净、有序。美化需要老师经常的劳动,小到不能容忍键盘空隙的小小灰尘,这些需要耐心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五、小学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1、学习工作作风类。
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校园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小学校园要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功的沃土,首先应表现在校园内处处洋溢着的友情、亲情、爱意,洋溢着欢笑的和谐、民主、理解、宽容的文化氛围。
校风、教风的形成责任主要在学校领导集体,学校领导必须有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魄力和坚定意志,必须有教育责任高于天的理想和态度。领导一要做到处处一身作则、率先垂范,二要做到成人之美、友善诚信,三要做到学无止境做教育的行家里手,四要做到制度落实的平等化、精细化、创新化、完美化。
班风、学风的形成主要责任在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各项任务制度的具体落实者,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所以班主任的修养、个人魅力、学识、教育管理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的习惯和精神追求。班主任的地位在学校显得特别突出,所以关注班主任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一要关心,二要爱护,三要引领,四要引入奖励机制。
鼓励更多的数学、英语等优秀科任教师做班主任,加强、优化班主任队伍。
2、行为规范类。主要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校园生活有序开展的基石。人常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制度建设要做到与时俱进。制度建设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激励发展性引导为本;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创新化;制度建设的原则是民主化。
制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所以通过的制度大家就要有平和的心态执行,不要与自己生气,不要与领导生气,要大气。
3、倡导引领生长类。
主要是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增强教师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工作学习追求,提高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丰富道德情感,陶冶自己情操。人常说思想决定行动,所以教师思想的引领,精神的鼓舞,爱好追求的高雅塑造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问题是需要学校领导好好思考和策划的课题。
六、小学学生校园活动文化的种类
1、学科类。主要是指利用课外时间,围绕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开展的校园手抄报、数学趣题征解、课文朗读、优秀作文征集、数学及知识能力竞赛展示、英语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艺术类。艺术类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最,也最能展示其个性特点的校园特色活动之一。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成立的唱歌、舞蹈、器乐、美术等活动小组;开展的诸如书画展、师生摄影展、手工制作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3、科普类。
在小学校园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识,是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比如开展的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识讲座、小实验动手研究、社会调查、"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等活动。
4、健体类。
强健的体魄是儿童健康成长和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体育锻炼也是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一部分。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健体类活动应根据学生的生理条件,有节奏、有规律地开展活泼多样的活动,把卫生、健康、艺术与体育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经常性的阳光体育活动应该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外延和有机部分。
5、文学类。
将民族文化中的基础性的文学、历史知识通过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的综合性活动,使师生了解国情、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比如读书角、赛诗会、征文、校报、文学历史社团等。
6、生活类。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形态多样,是学校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源泉。如厨艺,劳技,环保,收藏与整理等。
七、校园文化形成中的的社会元素和实施途径
 校园文化离不开周围的社会、社区、单位,校园文化要积极内创外联,积极融入发展着的社会,汲取丰富的社会文化营养和元素,保持校园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1、成立学者、家长委员会。
定期邀请有文化特长的人士、家长举办讲座或对学生进行辅导。
2、建立校园文化实践地基。
要主动与周边文化单位、街道、社区建立联系和互动。把实践地基作为校园文化的展示舞台和提升校园文化特色亮点的增长点。
3、加强与其它学校的联谊,做好校园文化互联共建。
结成"手拉手,心连心"帮学学校,共同开展学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4、注意收集学生社会文化活动及培训信息,做好“拿来主义”、多渠道发展。
八、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校园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是同时发生的,不要把校园文化搞得很深奥,搞成只是看的东西的形式主义。校园文化离不开火热的校园生活,学生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题和参与者,校园文化也是为师生发展服务的。
2、校园文化在具体建设上应该因地制宜,最大发挥学校优势、地理优势,形成具有自己的特点。校园文化必须有自己的主题和特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