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省级课题>>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研究动态
花木文化与学科统整课程标准(第二级部)
发布时间:2012-1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江伶

 

 
 
一、课程理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角色和专业自主能力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夏溪小学建立“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课程体系,在学科课程即“静态课程”基础上形成了生成的课程观,强调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教师进入课程。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教材看作是师生对话互动的一个“话题”、引子或案例。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对当地特色鲜明的花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确立整合的课程观、生成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发展的课程观。
夏溪小学建立“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课程体系中,以“花木文化”为主线建起国家规定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内容和不同的方法能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用花木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在现实生活如“花木文化情境”中学会应用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亲身经历以“花木文化”为研究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的“花木文化情境”中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想象与创造能力。开放的课程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不同潜质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评价应体现素质教育目标,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课程管理等多个层次,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涵盖了不同教学内容,更关注学生参与兴趣、态度、反应和程度,更关注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在动态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完善课程管理。
二、课程目标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学校、家乡的了解,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丰富的积累。关注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得到综合的体现。
5.注重数学学习与当地资源的整合,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个性品质,关注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充分发挥花木的美育功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让学生在花木文化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7.以花木为创作对象,进一步培养学生体验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8.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在采访、调查中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年级
主题
学科链接点
时间
安排
做一片美的叶子
1.学习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
2.测量叶子的周长
3.探究叶子的光合作用
4.调查叶子种类
5.用叶子制作书签
 
蒲公英
1.学习课文《蒲公英》
2.了解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方式
3.用列表的方式统计不同花木的种子
4.探究各种花木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 
 
可爱的
石榴
1.学文感悟石榴的可爱
2.了解石榴的开花、结果、成熟的过程
3.统计学生身边的果树种类
4.画一画学生喜欢的果树
 
桂花雨
1.诵读与感悟《桂花雨》
2.搜集赞颂桂花品质的美文进行赏析
3.统计学生身边的桂花树的种类
4.利用桂花制作各类食品
 
一路花香
1.学习感悟《一路花香》
2.到花木市场调查、统计花木的种类,制作统计表
3.搜集有关赞美花木的古诗词
4.为花木设计名片
5.亲自栽培一种喜欢的花木
 
花木E时代
1.学习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2.调查、统计盆景的市场价格
3.调查不同盆景的用途
4.为盆景制作相册
5.举办花木推销会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花木文化与学科统整校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提倡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并表现出如下价值趋向:
1、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个人经验,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提供有效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情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一个感受和体验过程。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意义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动机,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素材可以来自教师的搜集,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的收集。
2、校本课程的设计是综合性的,倡导课程整合,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克服由于学科彼此独立对个体施加影响造成知识割裂,让学生眼中的生活更完整、客观、真实。
3、增强校本课程的开放性。在实施校本课程教学时,要突破围绕课堂进行教学的传统授知方式,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信息等适时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实践性、合理性。
4、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附:主题性教学设计案例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在搜集资料、质疑探究的活动中,初步感知叶子文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前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做一片美的叶子》,金波爷爷的美文让我们对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由衷的热爱。让我们再次回味这篇美文,一起走进叶的世界吧。(音乐起,出示美丽的叶的图片,文字随图徐徐出现,与师生诵读节奏一致)
2.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出示文中原句)在课前,我们围绕叶的主题进行自我探究,你能和大家简单谈谈你的感受吗?
2.过渡: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在自我探究中对叶的了解,叶子的世界可是有着无穷的奥妙与精彩啊,你们还想了解与叶子有关的哪些方面呢?
二、聚集问题,合作探究。
1.学生交流感兴趣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抓住共性问题,形成探究主题。
3.指导分组,指导探究
4.提出探究要求:(白板出示探究要求)
5.学生根据各自研究的主题组成探究小组。
6.教师现场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场内轻声播放轻快的音乐)
三、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四、感受叶趣,拓宽视野
补充有关于叶的有趣信息(茶叶、驱蚊草、含羞草等、叶上的“寄生虫”、关于叶的成语、叶子的趣谈)
五、回归生活,引导探究
六、作业:
1、将今天的研究收获向你的亲人介绍。
2、围绕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继续研究,写出研究小报告(科学小论文)。
五.课程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以“武进区公开课课堂教学评价”为标准,侧重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评价。
二、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课堂里、学校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在政治思想、社会公德意识与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培养。
2.评价方式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参与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某些环节,参与是否主动积极。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评或教师的即时评价等措施使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由4个部分组成,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激励性原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3.评价注重“三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
1)注重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以自评为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
2)注重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日常教学中的评价有口头评价、专题作品评价、四级评议表的评价。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统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以差异评价为主。在评价中,我们有统一评价(如在每次专题研究结束后,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的评价),但更多的是差异评价。我们承认学生的差异,采取相应的评价办法,给学生多次评价、多层次评价的机会,扩宽发展空间。一是给学生多次修改自己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的机会;二是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允许他们提出请求教师、同学帮助的要求。三是需要动手操作或收集资料的实践性作业,评价不受时间限制。四是作业、提问、活动、操作分为不同的档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层次,只要有进步就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分层递进。第五,为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我们还设立了单项奖、特长奖、进步奖、诚实奖等,让每个孩子学完综合实践课程后都能捧着奖状回家。动态的差异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根据反馈修正错误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和进取心,增强学习兴趣。
附:校本课程教学评价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
标准
 
目标明确,符合情感态度,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社会实践
内容综合、宽泛、新异、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引入多种信息,围绕主题运用多门学科知识。
 
实践性强主题分量适当, 有操作性。难易适当, 意义重大。
 
组织形式多样,走上社会, 面向大自然。
 
学生能自主活动, 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指导指导方法得当,主要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服务者。
 
 
实践的各环节有机结合,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活跃。
 
活动步骤有序,活动导入新颖,活动过程完整,清晰。
 
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最后有真实体验。
 
学生主动活动,参与面大,活动量大。
 
 得到实践锻炼,能力得到提高。以活动促进发展,有标新立异、有创新成果
 
知识面有所拓宽,方式方法多样,体现学会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